•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19篇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20:41:05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报告范文的结构应当合理,段落之间要有过渡,以使读者能够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小编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包含了多个不同主题和角度的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写作的要点。Pdf下载Word下载下载Pdf文档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将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报告范文的结构应当合理,段落之间要有过渡,以使读者能够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小编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包含了多个不同主题和角度的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写作的要点。

    Pdf下载 Word下载 下载Pdf文档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一

    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粮食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部门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标管理的粮油保管、生产经营、机器设备、化学药品管理、防火防盗等安全责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强××部门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一、加强粮食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紧迫性。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粮食经营、粮食流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平稳丰产。

    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发挥着××县粮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来国家有关方面在地方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省、市、县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导致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落后,粮油加工逐年萎缩,批发市场散乱,现代物流发展缓慢。从现状看,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影响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一政策的落实,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的再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我县的粮食安全。

    从全县的粮食产量、商品粮数量和统计储备量总体看似乎是能保障粮食安全,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甚至包括各级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粮食流通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其应急功能,导致市、县级的粮油储备静态规模小,粮油库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适应应急需求。以我县近两年的稻谷产量看,每年产量9000万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万公斤。以全县63万人计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粮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进入我县,就会使我县的主要口粮大米需求造成紧张。在自然灾害增多和国际、国内粮油价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该从满足应急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修建。此项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粮食仓储设施的问题或隐患。

    1.由于现在的粮油库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规划布局的,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及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两类现象:一类是仓储条件较好的储备库基本能按照储备要求承担储备任务;另一类是位于乡镇的粮库,承担着收购、中转的储备任务,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修缮,破旧不堪,仓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需要尽快修缮或建设,增加仓容,以保障粮食流通。

    2、粮库在基础设施、保管条件、机械装备、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储备条件很差。这些仓房大都处于墙体开裂、屋面漏水、门窗简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仓库倒塌严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粮食仓储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保粮设施配备不足。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仅占有效仓容的六分之一,影响了粮食的安全储存。

    5.多年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原粮储备,成品粮油储备库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中的空白。

    6.粮库内的烘干设备一直是我县粮食储蓄中的空白。

    (二)粮油加工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我县的菜油加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停留在“小、散、差”的层面上,建设布局、企业规模、设施装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产品档次、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竞争实力仍然较低,全行业形不成整体优势,造成有效资源浪费,并存在设备老化的缺陷。

    2.由于历史的原因,加工企业按行政区域重复建设,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当年引进设备新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转制后经营困难,效益低下,全行业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开工率较低。

    3.粮油加工主食品的工业化、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对粮油加工产品的营养、快速、精细的增长需求。

    4.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资源利用停留在浅层次、初加工阶段,产品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杂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杂粮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没有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粮油批发市场的问题或隐患。

    1.尽管粮油批发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与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其它省在粮油批发交易量、手段、设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承担中央和省、市、县地方储备粮管理,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行采购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企业之间集约化的资产整合和规模化的经济合作还未形成。

    3.各乡镇或县城对本辖区内的粮食交易数量没有科学的估测,且在批发市场的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没有统一的粮食批发市场,导致各地粮食市场有场无市或者是有市无场的现象为数不少,市场交易、服务、信息等设施不完善。

    4.政府对粮食批发市场的投资和社会资本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四)现代粮食物流的问题或隐患。

    1.运输方式落后。粮食运输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粮食收购、储存到中转运输环节,包、散转换,资材耗费大、抛洒损失多、掺混杂质情况严重。

    2.装卸装备水平不高。粮食装卸以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粮装卸和运输设施(备)不足,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及其衔接配套有待优化,物流网络有待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几乎为空白。

    3.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资源分散,无序流动,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销脱节,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建设资金不足。粮食属于微利经营行业,企业很难筹集资金投入,影响企业积极性,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缓慢。

    四、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政府应做出科学、合理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各级政府应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特点、粮食主产区和销区分布格局等状况进行县乡级粮油收储库规划布局,设立重点收储仓库。整体布局须科学、合理,形成一个能满足应急需求和市场流通的收储布局系统。

    2.粮食加工企业应该置于全县整体发展的格局下作规划,加工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粮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须置于全县整体发展格局下作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或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建议每一个乡镇在所辖范围内至少建立一个集粮油收购、批发、质量检测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且规模适当的粮油物流中心。

    (二)建议政府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做好至2015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议从2009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如下:

    1、修缮储备设施,增加粮食储备,提高储备质量。开展仓房维修改造工程,对全县不同程度存在维修改造的粮食仓储企业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以确保粮食仓储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加强粮食收购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建设和完善库区的地坪和粮食烘干设施;加强粮食仓储企业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的“四散”作业程度,提升机械、自动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粮设施,提高微机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检化验设备等保粮设施比例,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实用的生态储粮保管技术的全面应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支持现有粮油加工业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同时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实现粮油加工业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转变,形成企业集团,创建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提升粮油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支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支持我县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开发杂粮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进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满足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健康营养化、品种多样化的需要;支持开发一批粮油精深加工新产品,使粮食加工向食品加工产品和相关工业产品延伸,实现粮食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后的增值目标。

    3.支持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4.支持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四散”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设施的衔接配套,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三)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理念陈旧导致国有粮油企业资产闲置,经营效益低,浪费了粮食基础设施。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油购销企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有一定的调控权,以发挥国有粮油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入股于粮油企业,通过控股来实现调控权。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可以盘活部分粮油企业的资产,提高粮食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践中要杜绝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两种极端现象。

    (四)探索科学、有效的投融资机制。

    从我县的粮食基础设施现状看,达到满足各级政府的应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资金缺口还很大。目前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粮库或粮油购销公司还期望政府的投入,但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还比较小,没有大包大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综合应用招商引资、企业自筹、职工参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形式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和土地置换,盘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属资产,大多是以前的粮站、粮库。这些站、库、点分布在各个乡镇、甚至村落。对那些较边远、不具备批量收购粮食的库点,或是地处中心城镇、具备房地产开发等商业价值的库点,可以通过拍卖或资产置换的方式进行盘活,拍卖所得款项或置换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选址,建设现代化粮食仓库,适应新时期粮食收购和保管需要。

    建议政府设立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的管理程序进行,资金使用的审批权归属于粮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了调动粮油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的资金发放方式采取以奖代补。此外,为了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模效益,须加强各级、各类资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探索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联合经营的共赢机制。

    粮库与加工厂、粮油市场的联合经营可以盘活一些固定资产,提高粮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减少一些粮食基础设施的建设量;原粮库与加工厂的联合,一方面能为加工厂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便于储备粮的轮换;成品粮库与粮油市场联合经营既可以加快成品粮的轮换更新,也有利于粮油市场的粮源供应。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二

    关于xx大学食堂中的饮食问题在全校范围内做了深入调查。饮食问题是在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吃饭问题是同学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调研获悉同学们对食堂的建议和意见,了解食堂问题的具体情况。各项数据表明,我们的食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在学生当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照辅导员提供的详细学生资料,有针对性的在遵循随机原则的基础上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214份,回收214份,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98.13%。为保证调查对象有代表性,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组织方式对全校各系、各专业人群都加以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校食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问题。

    卫生问题是同学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对于饭菜的卫生状况,有72%的同学回答为“一般”,13.4%个认为“差”,只有5.6%个同学认为好;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餐具的卫生状况上。以上结果表明,食堂的卫生状况并非尽如人意。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同学在饭菜中吃到异物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其次餐具的卫生状况也是屡屡出现问题,清洗后的餐具上常常可以发现明显的油污残留甚至是一些残菜叶。另外,在环境卫生方面出现的问题虽然较少,但有时会有桌面或地面上的垃圾未能及时地清理。

    二、质量问题。

    质量方面,我们对菜品更新、菜种是否丰富、食物是否新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

    对于“菜种是否丰富的问题”,同学们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没有人选择“丰富”,82个选择“不丰富”,69个选择一般,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食物品种并不丰富。

    三、价格问题。

    统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多数同学的就食堂价格问题在214份回收问卷中,共有35人认为“较贵”,136人认为“一般”。上述结果表明,食堂价格定位基本可以使同学接受,也说明学校在市场上物价上涨的时候,所做的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切实有效的,也希望食堂等相关部门能继续保持。

    四、服务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通过师傅们的服务态度及打饭速度方面看出食堂服务的优劣。

    根据问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服务方面问题较少,师傅们基本可以做到服务态度良好,有41%的同学对师傅们的服务态度给出了“满意”的评价。由此可见,食堂在此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五、秩序问题。

    在我们的问卷中,我们分别就是否拥挤的问题及是否满意打饭秩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调研结果表明,66.2%的人认为“十分拥挤”,16.3%的人觉得“还能接受”,选择“不拥挤”只占8.5%,人数较少。而大多数同学比较满意打饭的秩序。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打饭窗口较少是造成拥挤的重要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给出相对应的意见与建议如下:

    1、卫生方面。

    1)蔬菜清洗干净。

    从反映情况来看,部分同学认为饭菜特别是蔬菜清洗不够干净。这不仅有害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大大降低学生食欲,造成就餐乃至学习生活的不愉快。希望食堂方面给与更多注意。

    2)桌子擦干净。

    经同学们反映,就餐时桌子不干净,有时清洁工阿姨擦过后,同学们再拿纸巾擦还是不干净。这让人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建议阿姨们勤洗抹布,使同学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3)工作人员应带口罩、手套,常换洗衣服。

    据同学们反映,食堂经常有工作人员打饭时讲话,或将手指放入饭菜内,这些现象影响了同学们的食欲。因而建议工作人员尽量避免在工作时过多的交谈或玩手机并且佩戴口罩、手套,保证良好的食堂就餐环境。

    4)清洗、消毒餐具。

    多数同学反映,餐盘或筷子上多有明显的油污,因而怀疑餐具是否经过清洗消毒,担心因此而感染某些传染病,危害健康。希望食堂方面可以在今后加强,同时在餐具车旁有放置脏污餐具地方,可以防治同学在挑到干净餐具后,有餐具掉落后,将那些脏污餐具放回造成的二次污染。

    2、质量方面。

    1)时常更新菜品。

    同学们需要在大学度过几年时光,过于单一的食品种类让同学们倍感失望。假若食堂能不断更新品种,甚至是中餐西餐兼备,定能吸引同学们前去就餐,增加就餐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这可能需要很长的完善时间,不过希望近期至少可以在新菜品上下下功夫。

    2)保证食品的新鲜。

    经同学们反映,就餐时常发现饭菜是凉的,特别是米饭,可能是有部分上次剩下的米饭混在其中,有些菜品也是如此。建议食堂也加强管理监督与审查,使同学们吃上新鲜的饭菜。

    3、价格方面。

    1)增加饭菜品种,降低饭菜价格。

    2)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对有些饭菜不明码标价的现象感到不解,他们希望可以对自己的食品消费有清楚的了解,希望食堂及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3)分量要足.经同学们反映,由于最近物价飞涨,饭菜的分量与从前相比明显减少,许多同学感觉现在吃饭与原来花同样的钱,根本吃不饱,不实在了。

    4)希望可以将饭菜分大分、中份、小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4、服务方面。

    1)多开几个早餐窗口。

    早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食堂门口排着长队等待用餐,有些同学竟因此放弃了早餐。有同学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学校应该确保早餐的供应量,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建议能多开设早餐窗口,使同学们都能吃到健康的早餐。

    2)提供食物纸袋。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学在食堂寻找座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就餐压力所致,另一方面,如果提供食物袋,而不是塑料袋,应该能使这一现象得以缓解。因此我们建议食堂可以在一些出售方便带走的食物的窗口,供应食品袋,而且最好是纸袋,更容易达到卫生、环保要求。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三

    一、调查人员:

    二、调查的时间:

    20xx年12月12日20xx年12月20日。

    三、调查地点:

    **大学东校区第三食堂。

    四、调查目的。

    通过对学校食堂的调查,了解学校食堂的经营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知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人机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对食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五、调查对象的概况。

    第三食堂占地面积1645平方米左右,分别在东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出口,下面就简称为三食堂。三食堂分为两层,下图为一楼的平面布置图8号窗口灵活窗口残菜台出口灵活窗口楼梯窗口7号6号窗口1号窗口餐桌通道餐桌2号窗口窗口5号楼梯灵活窗口出口残菜台4号窗口3号窗口图1三食堂一楼平面布置图北三食堂二楼的布置和一楼的布置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个灵活窗口。燕山大学东校区一共有三个食堂,其中三食堂由于靠近女生宿舍,所以前来就餐的人大部分为女生,有“女生食堂”之称。食堂里面的饭菜口味比较多,品种很多,可以满足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需求。但是主要还是以北方的风格为主。主营的是:米饭菜、面食。饭菜以北方为主,兼有南方的辣和甜,面食以兰州拉面和山西刀削面为主。也有专门卖包子和饺子的窗口,且各个窗口都有自己的特色饭菜。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三食堂主要以私营为主,学校将各个窗口租给业主,由业主经营,所以各个窗口之间都有竞争,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利。

    六、存在的问题。

    (1)饭菜质量差、量少。

    经过调查发现三食堂饭菜一年四季没啥变化。大一的学生还能吃一些饼,基本上到了大二和大三之后那些一层不变的饼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不仅仅是三食堂,其他食堂也是这样。三食堂米饭有时做的不熟让人吃不下去而且量很少,很多同学都反应不够吃。有的菜看着上面铺满了一层肉很丰富的样子,但是服务员在打菜时都从底下掏那些没肉的,看着一层的肉结果真正能打到一块就不错了。

    一次去食堂吃饭,业主家的孩子没吃饭,业主就在我们的面前将蒜苔肉丝上面一层的肉都盛了下来,而给我们打菜时业主娴熟的一勺子下去,将那小部分的存在的问题饭菜质量差、量少饭菜价格不合理卫生不好不存在排队现象工具摆放比较乱,没有调理服务员工作效率低存在隔夜菜的问题残菜台拥挤,常有碰撞事故发生肉抖了下来,尽是一点肉都没盛到。后来我们就开玩笑说:“我们只能吃下面的,人家吃上面的!”

    (2)饭菜价格不合理。

    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同学都指出学校饭菜的价格不是很合理,而且一年比一年贵。在学生抗议后,食堂部分商家变相的在维持原有价格的基础上减少饭菜的量。今年直接涨价,基本上每年以五毛到一块钱的幅度增长。学生普遍认为生活压力大。

    例如,以前午饭吃米饭菜时都是3.9元,现在最差的也要4.5元,还分肉类的还是蔬菜的,肉类的都是5元以上,所谓的肉类菜就是打菜时一点肉抖不给你,你质问他这怎么叫肉菜时,人家理直气壮的指着菜说上面的不就是肉嘛!大二的时候饺子还是4元一份现在蔬菜馅的要5元等。

    (3)卫生不好。

    在食堂就餐时我们经常会发现餐盘油乎乎的,看着没胃口。这就导致学生经常带回宿舍吃,但这无形中造成了白色垃圾增加和一次性筷子用量的增加,学校食堂每天方便袋的用量是及其庞大。饭菜有时还能吃出苍蝇、虫子之类的,让人倒胃口。

    一次一个同学在食堂就餐,吃着吃着吃出了一个苍蝇,由于害怕浪费,就继续食用结果又吃出了一个苍蝇,到窗口要求退换时,服务生态度不好。部分窗口的工作人员在打饭时直接用手拿取食物,找完钱之后不洗手,特别是麻辣烫之类的窗口,服务员直接用手拿菜,并用手给同学找零钱。偶尔有几个注重卫生的人,手上套着一次性手套结果只是做表面文章,仍然用套着手套的手找零钱,让人汗颜啊。

    夏季的时候食堂里面苍蝇乱飞,工作人员不注意个人的卫生汗水有时都滴到饭菜里面。打饭的窗口平台上不注意擦洗,部分厨房地上到处都是污水,厨房用具也很脏乱。

    (4)不存在排队现象。

    一提到就餐,很多同学都会联想到窗口前乱糟糟的学生,拥挤的等待工作人员看到自己,似乎打饭就是彰显一个人的嗓门和体力的时候。

    在调查期间,整个食堂是非常吵闹的,我们观察了整个食堂的各个窗口,专门经营快餐的窗口非常的吵杂。特别是在就餐的高峰期,同学们由于非常的饥饿所以特一窝蜂似的相互拥挤,大声的冲服务员喊着“带走”、“在这吃”,期待服务员看到他们给他们先打菜。有的声音小的同学即使先来也没法及时打到饭,只能吃最后剩下的菜了。经常有同学冲着服务员抱怨“我来的早怎么不给我打”。

    (5)工具摆放比较乱,没有调理。

    我们采访了食堂里面的工作人员,问及这些工具摆放的原因时,他们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答案“这样用着习惯”。食堂的16个固定窗口,基本上每一个窗口的工具摆放都不一样。在打饭的过程中,找不到工具的现象很多。这样既延长了学生打饭的时间,也破坏了学生对该窗口的'印象,从而间接导致前来就餐人数的减少,影响经营的效益。

    (6)服务员工作效率低。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很多服务员打菜动作不规范,就餐高峰期时手忙脚乱,动作迟缓,不熟悉菜的品种,学生问菜价和名称时,服务员不知道怎么回答,工作效率很低。甚至还存在多打钱和找零不正确的现象,这些现象几乎每天都上演着,学生与服务员争论多打钱的问题。

    我们采访了几个刚打完饭的同学,其中一个同学向我们抱怨服务员给他们打错了菜,都是他不喜欢吃的菜,明明告诉服务员要蒜苔肉丝,结果给的却是芹菜肉丝。

    (7)存在隔夜菜的问题。

    部分窗口经常把当天没卖完的菜储存起来,第二天和拌在新做的菜里面继续卖,糊弄学生。经常有同学反映某某窗口的菜看着一点都不新鲜,很难吃。

    (8)残菜台拥挤,常有碰撞事故发生。

    在我们调查中,残菜台也是比较热闹的地方。整张台面1.8m×1m,由一人负责倾倒盘中的剩余食物。用餐高峰期由于学生相对集中,残菜台地方很小,学生就会出现相互拥挤和碰撞的现象。

    这种拥挤的事故在早上最容易发生。由于学生吃完早餐就直接去上课所以由于时间比较紧最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导致剩余的食物撒到学生的身上。一次一个学生因为要吃到结果由于转身时被后面的人碰到了,后面学生手上的粥全部撒在了该同学的身上,造成了双方的争执。

    七、三食堂的优点。

    (1)空气流通。

    (2)餐桌和餐厅的地面比较干净。

    (3)饭菜丰富,满足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的口味。

    (4)筷子有专门的消毒柜,比较干净。

    八、解决问题措施。

    (1)重新设计残菜台。

    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合理的设计残菜台。我打算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业工程核心思想,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残菜台进行改进。从调查中可发现服务员有着大量的弯腰、转身和拿取的动作,这会造成服务员生理上的疲劳。工业工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我有必要对残菜台进行改进。重新设计残菜台的高度和现场布置。

    (2)采用动作分析优化服务员的动作,提高效率。

    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之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人疲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它包括:动素分析、影象分析、动作经济原则等内容。主要还是利用动作经济原则来提高食堂打饭的效率,缩短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

    各大食堂基本上都存在服务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快餐窗口前的学生比较多、比较拥挤。所以我们会从快餐窗口下手,利用动作经济原则进行改进。

    (3)招聘合理的兼职人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窗口的服务员数量不合理。有的窗口明显是服务员比较少,高峰期服务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低谷期服务员无事可做、闲聊、走动。所以我们会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配置,对服务员的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这样即降低了成本,又使服务员得到充分的利用,也降低了学生排队等待服务的时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就餐。

    (4)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严格监督饭菜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和减少责任事故。

    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最核心的竞争,同样的,食堂各大窗口最大的竞争在于饭菜的质量,只有高质量而美味的饭菜才是吸引顾客前来就餐的要素。所以各大窗口要对饭菜的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控制的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顾客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5)采用5s管理。

    厨房和窗口物品的摆放有没有调理是非常重要的。窗口物品的摆放关系到客人对该窗口的整体印象。谁都不喜欢到看起来邋遢没有调理而且凌乱的窗口就餐,所以业主必须重视工具的摆放。

    厨房和窗口物品摆放凌乱的问题可以采用5s管理的方法进行解决。“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利用5s管理对整个窗口和厨房进行重新布置,去除不需要的物品,整理摆放剩下有用的物品,并培养工作人员保持卫生和整齐的习惯,从而增加空间利用率还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吸引他们前来就餐。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四

    各位工友:

    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是贯彻落实,实现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由先河公司总裁办向全体员工发出节约倡议书,倡议全体员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二、节约每一滴水。水龙头用后及时关闭,发现水管水箱有滴漏水现象,及时报修,坚决避免长流水及滴水现象发生;倡导单身员工在洗澡非冲洗阶段随时关闭龙头,节约用水;单件、小件衣物不用洗衣机改为手洗;倡导人人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洗手后请在洗面池内轻甩,避免地面积水导致重复保洁而浪费水。

    五、节约使用工具和物料。爱惜办公用品,做到物尽其才,才尽其用,车间员工要爱护工具,节约材料,及时回收废旧物资和材料,修旧利废,节能降耗。

    六、做好废旧物品回收。各部门设立指定地点存放废旧物品,杜绝可回收物品随意丢弃现象。

    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环保企业的员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争当勤俭节约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为建设节约型企业,促进先河公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__年x月x日。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五

    市是粮食主产区,全市12个县(市、区)有9个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内容。

    1、市耕地面积

    市耕地面积1985年为252.46万亩,1994年为245.37万亩,减少7.09万亩,年均减少0.788万亩。1995年、1996年两年土地普查分别为272.37万亩和278.32万亩,分别比1994年多27.0万亩和32.95万亩。2005年为245.98万亩,比1996年减少32.3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59万亩,耕地减少速度显著加快。如扣减1996年耕地普查面积比1994年增加的32.95万亩,2005年耕地面积为213.03万亩,比1985年减少39.43万亩,减幅15.62%。

    2、市粮食播种面积

    1985年2006年,市粮食播种面积22年年均379.06万亩,最多为1998年的413.48万亩,比年均面积增34.42万亩,增幅11.20%;最少为2003年的342.11万亩,比年均面积减36.95万亩,减幅9.95%;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71.37万亩,差幅20.83%。

    水稻播种面积。1985年至2006年,市水稻播种面积22年年均305.38万亩,最多为1990年的353.70万亩,比年均面积多48.32万亩,增幅15.82%;最少为2003年的283.77万亩,比年均面积少66.61万亩,减幅21.81%;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114.93万亩,差幅48.55%。

    3、市粮食总产

    1985年至2006年,市粮食总产22年年均126.94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44.1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7.16万吨,增幅11.90%;最低为1986年的107.58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9.36万吨,减幅15.25%;最高年与最低年差距36.52万吨,差幅33.94%。2006年比1985年增20.19万吨,增幅18.42%。

    水稻总产。根据市统计年鉴,1985年至2006年,市水稻总产22年年均113.88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25.22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1.34万吨,增幅9.95%;最低为2003年的100.36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3.52万吨,减幅11.87%;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24.86万吨,差幅24.77%。2006年比1985增0.51万吨,增幅0.48%。

    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和市、县、乡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观影响,统计数字失真幅度较大。以2006年为例,早稻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为40.0万亩,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干部估计实际面积不会超过20.0万亩。各种旱杂粮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为102.86万亩,实际面积估计不会超过60.0万亩。由于相当多的山垅田抛荒,中稻实际播种面积与统计面积亦有1/5左右的差距。

    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总产的基础,如果扣除虚报面积,2006年的粮食总产和稻谷总产均比1985年有较大幅度地下降。

    4、年早稻情况和晚稻播种情况

    根据市信息站收集各县统计,年水稻播种244.22万亩,其中双早40.01万亩(平均亩产404公斤),中晚稻175.13万亩,双晚39.08万亩,播种旱粮107.22万亩,其中马钤薯15.63万亩,甘茹35.8万亩,大豆27.39万亩,花生12.99万亩,玉米15.41万亩。据调查后推算,实际面积早稻和双晚面积低于20.0万亩,中晚稻面积150.0万亩左右,旱粮面积60.0万亩。

    二、市粮食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情况

    (一)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情况

    市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主要采用引进消化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从事研究的单位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及各县的县级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现有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制、引进与开发、推广应用上,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究方面在省内尚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先后有十余个新品种(组合)通过全国与省审定。继八十年代育成汕优63、威优77之后,又育成汕优明86、ⅱ优明86、ⅱ优1273、汕优82等新组合,水稻区试单产水平提高8%左右。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主要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水稻再生栽培、优质稻栽培技术、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稻烟菜菌优化栽培模式、甘薯、马铃薯脱毒高产栽培、花生、马铃薯复盖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对提高市粮食单产水平和品质,作出了较大贡献。水稻单产20年来提高了50公斤左右,各种旱粮单产增加10%左右,超级稻单产水平普遍达到650公斤,最高的达到900公斤。

    (二)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情况

    粮食生产技术推广队伍主要由各类种业公司和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组成,主体为农技站。推广情况:

    1、水稻良种复盖率达90%以上,旱粮作物良种复盖率达50%以上。

    2、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基本形成了早稻以佳辐占,晚稻以宜优系列三系杂交稻和两优2186两系杂交稻等为代表的优质稻种植格局。

    3、再生稻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多年均居全省第一位,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最高单产水平两季超过1300公斤。

    4、超级稻推广面积和单产水平全省第一,2006年全市推广67.38万亩,平均亩产562.99公斤,比一般杂交稻增产9%左右;年全市落实超级稻81.31万亩,建立了尤溪、沙县、永安、宁化四个省级示范片2.0万亩。超级稻再生技术研究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稻烟菜菌优化栽培模式被农户广泛采用,烟后稻、菜后稻、瓜后稻的产量较高,一般亩产超过6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800公斤。

    (三)绿色粮食生产情况

    发展“绿色粮食”生产是粮食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我市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工作,着力创建优质稻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种植生产。并积极通过形式多样的广泛宣传,推介优质稻内在的品种特性和优势,引导农民适应粮食产业化经营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优质稻的种植。

    2、绿色优质稻米的种植与推广。从2002年起,我市先后引进了一批高产、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质稻品种。如从江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987”,平均亩产400-550公斤,市场收购价每50公斤比常规品种高出15-20元,每亩可增收150-200元,深受农户欢迎。我市先后引进“佳福占”等8个优质稻的品种,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确保优质稻种植年年出新,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的市场占有率。目前,我市具有一定优质稻生产规模的有泰宁、宁化、明溪、建宁等四个县,面积分别为34483亩、64696亩、35000亩和15000亩。

    3、绿色优质稻米的市场建设。我市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办法,加强与沿海销区的产销链接,发展订单农业,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动沿海粮商到我市投资建仓储粮、联合创建优质稻生产基地。在2006年省内产销区粮食购销协作洽谈会上,宁化县与龙岩、泉州、厦门共签订稻谷购销合同38000吨,泰宁县与厦门、泉州、福州共签订稻谷购销合同24000吨。

    4、“绿色粮食”品牌建设。我市积极扶持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牵动能力大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创新经营理念和品牌战略意识,鼓励其筹集资金,更新改造一批高档优质的精、深加工设备,拓宽优质稻米的生产与发展空间,创立本市绿色品牌产品。目前,我市已有市佳源米业公司、宁化县佳穗米业公司和建宁裕芳粮食加工厂等8个企业生产的18个产品为“放心粮油”品牌,“放心粮油企业”4个。

    三、市粮食加工、储存、流通、产供需状况

    (一)粮食供需平衡状况。我市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现状是:本地生产的粮食从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当地的粮食消费。但由于我市是水稻主产区,品种比较单一,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小麦、玉米、大豆、优质米仍是调入的主要品种。基本情况是:2006年我市总人口2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67万人,农业人口152.33万人。全年粮食供给总量162.97万吨,其中地产粮116.25万吨。全年粮食需求总量158.53万吨,粮食消费总量119.50万吨,其中口粮消费64.48万吨,饲料用粮45.45万吨,工业用粮3.63万吨,食品用粮5.6万吨,种子用粮0.34万吨。年初各类存粮49.77万吨,年末为54.18万吨。

    (二)粮食储备状况。以2006年为例,一是为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供应,全市地方储备规模共计57000吨(市级21000吨,县级36000吨)全部落实到位,远远超过了粮食安全警戒线,可以作为以丰补歉,救灾救荒,预防突发性事件的物质保障。市区落实大米储备1000吨,确保市区粮食出现异常波动时,大米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二是高度重视市县中心粮库建设,重点改造扩建市区粮库荆西粮库、东站粮库,仓容量分别为7000、1500吨。三是储备粮品质进一步提高,轮换各级储备粮20623吨,2005年及2006年产的粮食上65.5%。年,全市粮食储备订单计划80158吨,其中省级6万吨,市本级8869吨,县级11289吨。

    (三)订单粮食收购情况。做到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家喻户晓;为农民服务措施到位,方便农户售粮;收购市场监督管理到位,维护稳定的农村收购市场秩序。2005年,全市共收购粮食79463吨,其中订单收购70470吨。2006年,全市共收购粮食75240吨,其中订单收购69769吨。截止年6月,全市共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127本,并全部通过年审。

    (四)粮食加工情况。我市积极拓宽粮食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思路,提高粮油加工骨干企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扶持和服务,创新粮油加工骨干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以资产不纽带,组建集收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综合利用粮油资源,并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粮油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我市粮食品种有优质化和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据市粮食局2006年统计,全市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大米579500吨,小麦粉37500吨。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8个,资产总计7310万元,其中大米4765万元;从业人数433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9846万元,其中大米2513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8995万元,其中大米25451万元;利润总额413万元,其中大米301万元。加工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47个(日处理原粮100吨以下的44个,日处理原粮100-200吨的2个,日处理原粮200-400吨的1个),小麦粉加工企业1个;大米总产量116274吨,(其中特等米30156吨,标准一等米84859吨,标准二等米900吨);小麦粉总产量6897吨。从业人数中,大米399人,小麦粉34人。

    (五)粮食产销经营情况。以搞活粮源经营为重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产销衔接方式,实施“引粮入明”工程,同时,积极组织供需见面活动,加大产销协作力度,推动产销双方在粮食经贸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确保全市粮食供需平衡。几年来,省内粮食产销协作不断扩大,与沿海销区签定购销合同由2005年的25.55万吨,2006年提高到35万吨;与省外粮食产销协作关系不断巩固,2005年调入粮食8.25万吨,2006年提高到13.3万吨。通过产销协作平台,有效地实现了优势互补,建立了顺畅的产销衔接通道,增加我市优质粮食的市场供应量,有效地维护我市粮食市场稳定。

    四、市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粮食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

    近年来,市粮食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和农田基本建设也均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是,粮食生产却呈现逐年下滑的局面。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粮豆大量调入我国,粮豆价格持续低位徘徊,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热情,粮食生产下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粮食生产呈现系统性危机状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稻播面积、粮食总产、稻谷总产均较大幅度下降(从我市粮食生产历史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这种趋势)。农田基本建设多头管理,规划、标准、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不一致。个别地方有截留经费补充办公费用的现象。

    2、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近两年,农村劳动力价格涨速过快,全劳力日工资从20-30元上升为40-60元,二年之内已近翻番。农资价格只涨不跌,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价格仍然较低,涨幅很小,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以年中上田段亩产千斤稻谷的收入成本比较,农民种粮的日工资为40元左右,位于农村全劳力日工资的最低位。按1000斤稻谷计算,单价0.8元,产值800元;成本:n肥65元,p肥20元,k肥44元,农药30元,种子20元,机耕30元,农具折旧30元,合计239元;生产用工:育秧1天,整地1天,插拔秧2天,施肥与病虫防治3天,收割2天,晒谷1天,渠道和田边杂草整治2天,粮食管运卖1天,合计13天,在不计地租情况下,扣除成本,日工资仅43.15元。如遇自然灾害或气候较差年份,产量下降,日劳动工资将大幅降低。中低田段的单产更低,生产用工更多,效益更低。

    此外,由于粮食直补大部分均按承包田发放,农民不种粮照样领补贴,也降低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

    3、粮食生产劳动力日趋紧张,粮食商品率大幅降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艰苦,收益不高,青年农民大量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务农劳动力年龄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由于种粮效益低于其他的经济作物,务农劳力的投入更多的是投到经济作物方面,多数农户种粮仅以保住口粮为主,粮食商品率大幅降低。

    4、土地抛荒较为严重,粮食复种指数大幅降低。我市几乎所有乡镇均有耕地摞荒现象,但由于行政考核制度的制约,具体摞荒面积无法统计,估计全市摞荒面积达到10万亩。据沙县土地流转工作调查,全县摞荒面积达到8000亩左右,由于土地摞荒多发生在偏远的山垅田,调查人员难以做到逐段逐田核实,实际摞荒面积可能超过统计面积的一倍以上。年水稻播种190万亩,复种指数仅为1.118.比最高年份353.7万亩,复种指数1.6.种植面积少163.7万亩,复种指数降低了0.48点。

    5、政府对粮食生产的关注力下降。近年来,政府部门更多的是关注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已多年不被各级行政列为重要议题。除了中央强调和出台的相关政策之外,其它各级政府基本上属于口头重视。由于中央减免了征粮和粮食统购,解除了县乡镇干部在粮食生产上的压力,粮食生产已不再是县乡镇的中心工作。相当多的村干部和农民反映,现在的行政领导下村检查工作已经很少到田头了,粮食生产已基本上成了农户个人的事。

    6、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成果显著,但后继乏力。目前我市不少从事粮食生产技术研究单位,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已是名存实亡。现有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制、引进与开发、推广应用上,水稻的其他增产技术及非主要粮食生产技术,由于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过程中科研单位与研制技术人员无法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几乎没有人员从事这些技术的研究,非主要粮食作物的品种更新等生产技术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从外地引进。目前仅存的优势项目--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研究,也因立项困难、投入经费少而逐步陷入困境。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存在“立项难、经费少”的问题。在今年我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已经没有相应的研究计划了。

    7、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原来主要是由各级农业局等推广部门完成的,由于推广经费紧张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一些县、乡级农业推广部门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多数单位部门下乡的旅差费都严重不足。新品种、新技术的生产示范与推广的工作力度、工作成效已较大幅度地落后于前十年,虽然我市杂交水稻育种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但受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和推广网络的缺乏,科研成果的示范工作成效亦较差,许多科研成果只能是纸上谈兵了。种业公司是现阶段粮食生产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但普遍存在示范规模小、影响力弱、售后服务差等等问题,栽培技术指导工作也严重滞后。且由于种业公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销售种子来获得经济利益,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只是它们的宣传促销手段,示范推广的费用将全部作为成本计入到销售价格中,在种子销售过程中转嫁到粮食生产者—-农民的头上,无形中又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降低了粮食生产利润。

    (二)粮食加工、储存、流通、产供需方面

    1、需大于供将是我市粮食供需平衡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我市的粮食生产在总量上如未能实现大的突破情况下,需大于供将逐渐成为我市粮食供需平衡发展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机制有待提高。一是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机制仍然不够灵活,影响了企业参与市场竟争的能力。二是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市尚有266人需要分流,其中购销企业217人,缺口支付职工补偿金960万元。三是粮食流通执法队伍有员编制和经费尚未落实到位,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3、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管理落后,发展缓慢。我市大米加工企业有近百家之多,一些个体加工厂规模极小,最大企业日处理原粮200吨。且生产设备陈旧,管理营销手段简单,多数为家族式的管理,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企业分散在全市城乡的各个地方,为居民的粮食消费带来了便利,但也由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造成粮油加工业发展缓慢,产品品牌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同时,市场粮价的波动和资金限制,原粮储备不足,也影响了加工业的发展。

    五、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没有粮食基础的支撑不可能持续。粮食问题历来受到广泛重视,粮食安全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粮食安全应包括:粮食的数量安全和粮食的质量安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统筹当前和长远,生产、流通和消费,根据我省情况来考虑保证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我省是一个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省份,是个缺粮省份,自给能力仅占50%左右,粮食问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粮食供需将是偏紧的趋势,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压力。

    (一)必须把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生产效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要从政策和科技两个方面保护、发展粮食生产能力。中央已就耕地保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粮食收购保护价、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粮食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科技示范等方面出台了很多可供操作的具体政策,已为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发展创造了一个很浓厚的政治环境,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将中央的政策结合我市的客观实际予以及时的具体的落实。

    1、依法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不被侵犯并运用于粮食生产。近几年,我市能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幅度非常可观,很多农田被用于修路、盖房、办厂、植树、挖塘,稍为边远的地段出现较大面积的弃耕抛荒,耕地实际拥有量已较大幅度地低于统计量。因此,一是必须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首要政策目标,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特别是要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保护。二是整合农田基本建设机构,统一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标准、投入,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三是组织有关业务部门专家对耕地保护现状进行一次认真严肃的检查,详细调查农田抛荒实况,真正摸清我市的耕地数量。严厉依法查处违犯耕地保护的行为,对于可供恢复粮食生产的被占耕地应责令立即恢复耕作,争取二年内我市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400万亩左右。四是认真总结农田流转工作经验,引导农田逐步向种粮能手集中,提高规模化集约生产能力和种粮效益水平。

    2、要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生产是相对效益较低的基础性的弱质产业,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将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明显增强。要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尊重市场法则,使种粮有利可图。在粮食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当务之急是着手研究制定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和措施。一要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好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二要采取政策措施降低主要农资价格,加大粮食生产机械的研制推广力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三要根据社会物价水平,及时调整粮食保护价,确保农民种粮效益,同时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服务体系,改善流通设施,为农民卖粮提供便利,保证货畅其流。

    3、制定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推广中长期规划,为粮食生产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撑。为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一要继续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引进工作,继续抓好“种子工程”,进一步提高优质种子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二要进一步加强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优质高产品种的增产作用。三要加强基层乡镇农技站的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推广主力军的作用。四要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研究、推广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总量的内在价值量不低于10年前的总量。

    4、加强通俗易行的实用型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步伐。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目前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已经出现以老、少、妇为主的局面,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实用技术掌握困难。政府应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应用科技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和加强对通俗易行的实用型粮食增产技术研究的人才发展和经费投入,科研部门要面对现实,致力于农民投入少、简便易行的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如粮食新品种的更新、抛秧栽培等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粮食生产技术的研究。

    5、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中央政府已将农民的职业教育列入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政府要制定农业职业教育长期规划,统合农校、农广校、农函大和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大规模地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工作,并将粮食生产的各项技术列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培养、造就一大批年青、懂技术的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

    (二)强化粮食市场运作,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粮食储备,强化市场运作,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做到粮食生产供应“保面积、稳粮源、多渠道、保畅通、供得上、调得动、管得住、有保障。”

    1、继续完善粮食储备政策,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各级粮食储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等新情况,重新研究确定各级粮食储备的合理规模。包括种子、饲料粮、保健品、副食品所需粮食都要列入其范围。要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和改善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确保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要督促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强地方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责任和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打好物质基础,确保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买得起他们所需的粮食。

    2、统筹省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灵活运用粮食调运手段,为调节省内粮食市场服务。坚持“立足本省自已生产,余缺适时调剂”的方针,根据本省粮食供需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采取不同的手段,灵活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本省余缺适时调剂,为实现本省粮食总量平衡服务。同时,要鼓励产销区之间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合作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3、创新粮食安全观,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化。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一是要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体系,特别是如何保护主产区利益,稳定提高优质专用粮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和省级现代化商品基地。二是粮食贸易供应体系,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三是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预警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粮食法规体系建设。

    (三)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建设。目前我们对粮食市场的分析预测工作相对薄弱,粮食流通管理部门作为联系生产和流通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预测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及时发现、判断粮食不安全状态,发出预警报,及时启动该系统应急措施,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使政府掌握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1、定期分析和粮食供求市场信息,引导生产和流通。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形成快速、更贴近市场的监测系统工程,提升粮食市场信息的收集、储存能力,提高对市场动态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2、完善政府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确定调控预警指标,实施先兆预警。建立政府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具体规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才能收到明显成效。特别是粮食主管部门和物价、工商、交通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粮油市场监控工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迅速有效地监控全市粮食安全状况。

    3、建立全省和区域性粮食应急机制。全省各地市要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方案和成立粮食安全应急指挥部,出现情况及时启动议案,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并坚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充分发挥政府储备粮食、粮食风险基金以及重点粮食市场和骨干粮店、骨干粮食加工企业的作用,进行调控,及时平抑粮价,稳定市场。

    (四)深化改革,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发展粮食加工,推进粮食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发展来解决。总的是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精神,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的要求,把做大做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粮食生产重要抓手,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和实施粮食加工发展规划,引导粮食加工业合理布局,渐进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根据发展规划,落实分步实施的办法和措施,纳入实施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做大做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发展前景且带动力强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搞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粮食加工企业,从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3、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合同契约订单,逐步扩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立,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组织,与龙头企业一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在完善现有合同契约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合同的法律效力。

    4、加快粮食加工的集聚地建设。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动员本地乡镇企业、民间能人、个私业主在园区发展粮食加工企业,促进园区成为粮食、饲料加工企业的集聚区,并且带动相关企业发展。

    (五)加快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保证粮食的质量安全。

    目前我省对粮食质量认证相对较少,粮食是大宗的农产品,也是居民的主要消费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应进一步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要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产品,有效保障农业和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1、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绿色食品开发园地,在农业969155网站上完善绿色食品网页,及时宣传有关知识和报导我市绿色食品开发进展情况,引导广大市民和农村提高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和参与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树立“不仅要多卖粮,还要卖优质粮”的观念。

    2、要竭尽全力,大做特做创品牌的工作,申报核准获取绿色标志食品的工作。一是认真制定粮食等大宗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年度实施计划,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三品”认证率。二是确立创建“绿色粮食”品牌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种粮农户。同时,推动各种形式的,以经营绿色稻谷销售为主的农村合作组织的组建、创办。三是根据对土壤、水质、大气等的科学严格检测,确定“绿色粮食”生产面积,建档进册,插牌标明。规范标准严格的耕作、施肥、管理一整套技术规程,确保“绿色粮食”质量上档次。四是对现有的各种所有制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排队整顿,确立绿色稻谷的加工企业。并按“绿色粮食”生产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产品包装改造。

    3、加强绿色食品研究推广与服务。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致力于促进我市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推动绿色食品开发的横向经济联合,协调绿色食品科研、生产、销售、监测等方面的关系,组织我市从事和热心于绿色食品管理、科研、教育、生产、贮运、销售、监测、咨询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开展绿色食品事业理论研究、人员培训、社会监督、信息咨询、科技推广与服务。为发展安全农产品,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推动我市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作贡献。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六

    各位工友:

    你们好!近期来,公司有个别员工在用餐时很不自觉,把整盘的米饭、大碗的面条及大块的馒头吃上几口就丢到餐桌上扬长而去。“稼穑实辛苦,浪费不该有,一君扔一口,百人成一斗”,公司食堂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从餐厅及车间收起大盆剩饭剩菜倒掉,让人看着极为心痛。任何资源都是一种劳动的结晶,浪费资源就等于不尊重劳动本身,作为解决温饱的粮食,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员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民的子女,大家一定都知道收获每一粒粮食,农民都要付出多少的辛苦和汗水!

    请大家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这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倡议人:

    时间:x年__月__日。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七

    校领导:。

    本单位,属学校根据“新的用人机制”聘用的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该同志受聘三年以来,思想表现好,现为中共预备党员。工作认真,服从安排,团结同志,业绩突出。发表学术论文6篇,先后独立完成或参与开发了图书馆办公系统、学风指数显示系统、短信推送平台、wap手机图书馆等软件;负责图书采购,独立开发查重系统;有平面设计的特长,图书馆文献推广的宣传画大多出自他之手;参与建设工作,出力良多。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受到全馆上下和省内高校图书馆界同事的好评。

    图书馆专业人才匮乏,近十年来,未进一名。图书馆的人才决定对高校教学科研的支撑水平。我校图书馆之所以在近几些年做出了一些成绩,除学校正确领导之外,原因之一在于依赖少数几个有专业技术和学科背景的人,让其在岗位上有发挥专长的空间。

    该同志怀着感恩母校之心,甘守清贫留在图书馆工作三年,达到了专业图书馆馆员的各项要求。现请求校领导从图书馆工作实际出发,根据院政发号文件的承诺,解决其人事编制问题,使其更加安心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专此请示。

    附:情况简介。

    **大学图书馆。

    x年3月3日。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八

    天山区政府: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基层服务功能,幸福路街道办事处拟在幸福城市花园社区成立乌鲁木齐市幸福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该社区居住人群以南北疆退休人员和从事各类工作的在职人员为主,需要在法律救助、心理疏导、幼儿教育辅导、残障康复、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等领域开展专业化的社工服务。

    目前,按照自治区民政厅在全疆建立首批“社会工作示范站”的要求,乌鲁木齐市幸福阳光社会工作服务站须于20__年1月15日之前注册完成,由于目前时间紧追,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提交的`消防意见书、场所使用权证明材料手续不全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申报的进展。

    因此,特向天山区领导请示预先登记注册,后补办理手续,恳请领导批准。

    __

    ____年__月__日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九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本人因为个人健康原因,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决定向公司领导提出辞职申请,望批准为盼。

    在某某企业工作的这一年多来,我收获良多。在领导以及同事的帮助下使我拓宽了知识体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阅历。某某企业的工作氛围好,同事们工作都很努力,相处融洽,领导也很关心、体谅下属。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谢某某企业在我职业生涯中留下了这段珍贵而温情的记忆。

    无奈自今年三月以来,也许是由于工作紧张自顾不周,也许是长期来对于健康的忽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法直立,卧床不起,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至今仍时好时坏,不能痊愈,长受疼痛之苦,身体其他方面也跟着受影响。在某某企业是忙并快乐着,而我目前的身体状况也许更适合一份节奏稍慢的工作,毕竟,已不再年轻,纵有千般不舍,也惟有为健康让行。对于由此为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还望领导体恤见谅。

    最后,祝某某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辞职人:

    日期: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

    亲爱的周总:

    您好!

    是时间做出选择了,我的故事是在这里结束还是不确定地继续下去?我已作出了决定!我已经在这里工作近2个月了,然而我有很多想法准备放弃。打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我为其而生活~我不能与你再合作下去已经成为事实。每天从早到晚我都在仔细地思考:我的工作很不与自己原来所想象的所值;因为专业和工作本身;我是一个用心去做工作的人;知识积累上的满足应该比金钱更重要!

    我无数次地考虑过这一个月以来的境遇,我认识到了我一生中想要做的事。我出卖自己的`脑力~我不会因为那浅薄的工资而继续停留,因为一个想在别的地方闪耀的人,一个与别人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除了贪婪、瞧不起自己,我什么都能接受。

    对你来说,商业,金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只感到为你的金钱事业骄傲,而不是去想了解和给予了别人什么。这个多月以来的日日夜夜已经很清楚地想通了。我简直不能在为加任何班了。

    我确信这样做无论对你还是对我都是最大的宽慰。不幸的是,只有你一个人高兴,我们都郁闷!你高兴地在我们背后笑着,有时心情不爽还拿我们当出气筒!我的糟糕日子已经够长了。然而,只要我的激-情还在燃烧,我就要向往更好的工作并继续下去。所以,在这里为你付出和合作已经没有意义了。

    祝愿你的生活和老板生涯有滋有色。

    有限公司总经理室:

    各位领导,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次致信。

    由于您对我的能力的信任,使我得以加入公司,并且在短短的两年间获得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这两年在公司从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我在开发,管理等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

    由于薪金的原因,我不得不向公司提出申请,并希望能与今年月日正式离职。

    对于由此为公司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

    但同时也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0年月日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一

    论文关键词:我国支线航空的发展浅析

    引言

    支线航空一般指航线距离在500公里左右,空中飞行时间在1小时左右70座以下的机型在中小型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间,或中小型城市之间的航班飞行。国内以中小型城市居多,地貌复杂,难以实现便利的地面交通运输,所以快捷便利的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作为民航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能否真正培育起支线航空这一民航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新世纪中国民航的工作重点。

    正文

    1.我国支线航空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运输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2002年我国支线航空完成运输周转量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60多万人,分别占国内航线总运量的2%和3.4%。

    目前我国支线航空从总体上来讲,受以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影响,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基础差,底子薄,不平衡,造成规模很小,在整个运量中比重低。同时也面临着铁路、高速公路等多方位的激烈竞争。就经营来看,与干线发展不够协调,还未形成有效的轮辐式航线网络,支线尚未真正起到为干线输送更多客源的作用,而且支线航空网络小、频率低、航程长,机型也不相配套,经营效率低。发展支线航空当前虽有一些困难,但仍面临很多机遇。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都将会对支线航空提出新的需求,进而推动支线航空运输不断发展。

    2.我国支线航空基础建设

    要加快支线航空发展,必须对支线航空相关设施进行建设,提供必要保障,为支线航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面就航线网络、支线飞机、支线机场和空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2.1航线网络

    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支线网络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枢纽辐射航线网络,适当提高支线航班频率。根据需要开辟新的通航点,提高支线航空通达能力,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简化旅客的中转手续,尽可能缩短旅客的中途停留时间。考虑到支线运输与区域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枢纽航线网络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支线航空发展的重点仍集中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交通不便地区和中部具有经济潜力的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西南等地区是重点发展区域。

    2.2支线飞机

    结合现状我们应该增加支线飞机数量,提高在整个机队中的比重,适应发展支线航空的需要。航空运输企业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航空运输市场特点,以及各地区气候、地理及飞行条件等,合理配置和补充适用的支线飞机。

    2.3支线机场

    加快推进支线机场建设,做到合理布局,规模适宜。根据机场布局规划,做好新建支线机场的布点,特别是要加快旅游机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的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功能,对于已具备枢纽地位的机场,要完善供支线机场旅客中转的功能;对于大型枢纽机场,可考虑建设专供支线飞机起降的跑道和相关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支线机场设施配置和流程,减少旅客候机和登机时间,发挥航空高效快捷的优势。

    2.4空域管理

    要积极与各有关方面协商并取得支持,合理划设适合支线航空发展的空域。在航路安排上要充分利用中、低空资源,使干线和支线形成有机的整体,充分利用和开发空域资源。加大空管投资力度,配备相关空管设施。

    3.当前发展我国支线航空的关键

    要促进支线航空发展,除加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扶持,并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其不断发展和壮大。发展支线航空应从以下几点来看:

    3.1统一对发展我国支线航空意义的认识

    对于发展支线航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国家来看,发展支线航空不仅仅是民航的事,而是推动国民经济相社会发展,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消费水平的战略问题。应当作为国家支持的产业政策。没有通达四方的航线网络,民航的发展就不能说是健康的、良性的。

    3.2加强宏观管理,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有关部门应从我国支线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现在起就应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市场秩序,尽快制定比较全面的支线运输管理方法,对市场进入、航班设置、飞行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尤其是市场进入和退出,民航应加快制定支线航空运输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保护航空公司开辟和培养支线航线的积极性,允许航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对先期投入开发的支线航线实行独家经营。

    3.3尽快建立多元化经营体制

    目前,我国已放宽了外资进入民航的政策,民营资本进人民航的政策也会有较大的调整。就支线运输而言,更要尽快建立多元化经营体制,投资政策可以放得再宽一些,允许民营资本全面进入支线运输。在政府加强行业监管,严格确定经营范围、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大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支线运输。

    3.4加快支线机队建设

    我国发展支线运输要从国情和民航的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着眼不同消费层次的旅客,通过经济杠杆引导,鼓励航空公司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支线飞机。既要有为高层次的旅客提供较高服务档次的喷气飞机,也要选用一些螺旋桨支线飞机,以较低的票价满足普通旅客的需求。

    3.5支持开展低成本的支线航空运行

    从长远来看,航空运输的发展仅有干线航空公司是不够的,应有一定数量的支线航空公司,才能真正使支线航空发展起来。大型航空公司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航空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区域支线网络,设立支线航空经营机构,选择支线机型,开展支线经营,形成支线航空公司与干线航空公司协调发展、相互合作的局面。

    3.6探索和实施共同发展支线航空的路子

    支线航空运轴经营成本较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区域性的社会效益,因此发展支线航空应走共同促进之路。支线航空主要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服务,互相促进;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拟定发展支线航空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支线航空运输有大的发展。

    4.支线航空发展前景

    4.1支线航空市场的发展战略

    支线航空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支线飞机运营的利润。中国的航空公司还没有证明能像西方的支线航空公司一样在支线市场上获得充分的利润。航线的效益决定于很多因素:市场规模、市场性质和市场竞争结构。对于支线运营者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合适的市场战略的指导和选择正确的航线。

    4.1.1开发连接西部与东部沿海城市的航线

    中国支线航空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获得合适的收益,因为省内短航线要面对来自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很难提高收益。中国支线市场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仅在西部地区内飞。对于中国支线运营者来说,航线发展战略之一就是飞更长的连接西部地区的机场与富有的东部沿海城市之间的航线。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不同地区经济融合,还能够提高支线的收益。

    支线喷气机拓展了支线网络,但是短航程市场仍旧是中国支线网络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支线运营者必须认识到只有拥有强大地区枢纽的航空公司才能够承担得起中国西部短航线的正常有效的运营。通过地区枢纽把短航程航线与长航线之间相连接,使短航程航线上旅客运输量得到长航程航线来的转机旅客的补充。虽然短航线可能会损失一些钱,长航线所获得的从支线转机来的旅客所贡献的额外收入可以补贴短航线的亏损。

    4.1.3获取航班频率优势

    中国旅客有较强的机型偏好结果导致中国国内市场的低载客率和很低的航班频率。要从航班频率优势中获得利益,支线运营者需要小心而仔细地研究市场特点和选择正确的航线。支线航空公司能够与干线飞机竞争的航线是那些客流较少的瘦薄市场和缝隙航线市场,甚至在中等运量市场中,如果商务旅客比例高,支线航空公司仍旧能够与干线飞机有效地竞争。

    4.3控制支线运营的成本

    支线航空依仗的是低成本运作。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如何保持支线航空低成本运营是—个巨大挑战,中国的航空公司需要注意三个要素:机型,航线距离和市场规模(密度)。飞机成本对于中国航空公司来说是一项最大的成本。飞机越小,单座成本越高。中国支线运营者需要相对较大的支线喷气机,这样它的单位成本就能接近于干线喷气机的单位成本,而单程成本却比后者要低得多。成本效率同时也依赖于航程长短。比较而言,在短程航线上支线飞机成效率比较高,所以支线运营者需要找到短程商务航线,这样就可以获得合适的收益和航班频率优势。最后,正如前面所述,中国有很多中程瘦薄航线市场,在这些市场上支线飞机比干线飞机有更加合适的座位数。虽然支线航空公司的单位座位成本比较高,但是单位旅客的成本却有可能比低载客率的干线飞机低。

    结论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将转移的地域辽阔的中西部,这无疑为支线航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在东部和沿海的地区发达的地面快速交通网的现实下,中国支线航空主市场将要分布在广大中西部地区,这是一个对未来市场的基本评价。民航如能抓住中西部开发的大好时机,下大力气把支线航空搞上去,与国内干线和国际航线协调发展,完成航线网络的优化和改造,这对我国从支线航空大国走向世界航空强国,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二

    一、粮食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一)粮食宏观调控职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流通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具体内容.宏观调控是粮食行政管理计划控制职能的转化形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负责辖区粮食的总量平衡,确保管辖区域粮食资源与粮食需求在总量上的基本平衡、在结构上的基本适应和价格上的.基本稳定.在现阶段,一方面必须发展生产,保持必要的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必要储备,搞好丰欠调剂和产需衔接.为此,必须认真搞好粮食流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应急体系.要配合有关部门管好、用好粮食风险基金;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分析;搞好粮食储备轮换和保管;发展订单粮食,执行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制定本辖区粮食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需要.

    作者:蔡开泉作者单位:四川省粮食局刊名:粮食问题研究英文刊名:grainissuesresearch年,卷(期):“”(3)分类号:f3关键词: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三

    关注林农!关注林业!关注林区!

    ――来自##县“三林”问题的调查

    县长###

    (====年==月)

    ##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某省省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万亩,耕地面积==万亩,人平耕地=.==亩,共辖==个乡镇=个林业采育场,===个村(居)委会,总人口==万。全县林地面积====多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是一个林农参半的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

    建国以来,##林区人民累计向国家提供木材===多万立方米,税费=.=亿元,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林区发展缓慢,增收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三林”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带领有关人员在林区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查走访中发现,“三林”问题的新走向对全县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基本情况

    ##林区现有=个林业乡镇,=个国营林业采育场,共有林区村===个,=个居委会,===个组,=.==万户,==.==万人。林地面积==多万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以上;水田面积====公顷,占全县水田面积的==.=%。新形势下林区出现四大新特点:一是基础设施差。林区尚有==个组未通电,===个村未通电话,==个村未通公路,===个组未能通车,水、电、路、讯等问题更为突出。二是贫困人口多。====年,林区贫困户=====户,占全县贫困户的==.=%,占林区贫困户的==.=%;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人,占全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占林区人口的==.=%;===至===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占全县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占林区人口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发生率高于全县平均值==个百分点。三是林业收入少。====年以来,受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木材采伐指标逐年减少,木材市场疲软,销售价降低,以木材为主的林业收入锐减,====年林农收入人均===―===元/年,比====年人均减少===―===元/年。四是发展后劲弱。一是收入少,无力投入再生产。====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林区=个乡镇有=个乡镇低于全县平均值,最低仅为===元。二是耕地少,温饱压力大。林区共有水田面积=====亩,仅占全县水田面积的==.=%,林农购粮支出占总收入的==%以上,“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促使粮价迅速上涨,致使主要靠买米度日的林农生活压力剧增。三是过伐村组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截止====年,林区有过伐组===个,占==.=%,过伐原因主要是林农以木材收入进行电力、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过伐村组呈上涨趋势,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二、林业发展和林农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林业发展举步维艰

    =、林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林种结构不理想、杉木比重过大。由于林农对产业调整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形成了长期种植杉木的习惯,导致松杉比例不当,当前杉木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年产杉材==万立方米;而松树大多数是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占乔木林蓄积==.=%,年产松材仅=万立方米,而目前每年加工松木方板、松胶合板和木浆造纸就需消耗松木=.=万立方米左右,现年产松材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生产的需要。原料短缺矛盾突出,导致企业不能满足负荷生产,停停打打,造成林产工业效率低下,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现有林业产业未形成规模。以松香加工为例,====年荣兴林化公司关闭以后,松香工业已在江华林业历史上消失。金湘、茂森等大型森工企业产品档次低,市场份额小。野菜、杨梅、竹笋等林副产品深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林副食品大都没有得到加工增值。此外,尚无森林旅游等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项目上马。

    =、林产工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不高。目前林区企业大多以林竹产品为原料,规模小,工艺简单,运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较差,加工比较粗放,只是对原木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就外销,年出口原材原竹量占年度生产量的==%以上,人造板加工局限于建筑模板、缝纫机面板等低端产品,木浆造纸局限于纸袋纸,精细产品仍然是个空白,限制了原材料的消化和产品的升级、升值。由于长期形成了将大量的原木砍伐后作价出售的买卖行业,难以把林产品推向加工、深加工和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林业产出效益不明显。“十五”期间,林区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万元,而实际实现林业产值仅====万元,投入产出比仅为=:=.==。

    =、林业建设与发展资金投入渠道不畅,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一是生态公益林资金投入少。====年=月,我县被国家批转纳入第一批生态公益林试点单位,试点面积=====公顷,受益人数==万余人。但每年国家补助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助资金===.=万元,人平仅为==.=元,仅==元/公顷。二是退耕还林补助低。自====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公顷,现已兑现粮食补助资金===.=万元,现金补助==万元,投入种苗费===万元,每公顷====.=元,人平仅==元。三是林业管理运转经费高,影响林业投入。====年全县木材税费收入====万元,用于林业管理部门运转经费就高达====万元,占全年税费总收入的==%,完全用于造林育林的经费少之又少。

    (二)林农生活异常困难

    一是收入渠道和总量少,收入普遍偏低。(=)劳务收入成为林农增收主渠道。目前林农的增收途径主要是靠务工,====年调查数据表明,林区有务工的户数占总户数的==.=%,县外务工人员占劳动力人数的==%,==.=%的户数以本地务工为主,务工收入占年总收入的==%。且林区外出务工人员大都从事劳动密集型等低收入行业,除去外出就业的流迁费用和生活费用,务工净收益人平仅===元左右。以贝江乡黄沙村陡冲组盘元敬家为例,全家=口人,外出务工=人,是林区劳务输出较多、外出务工时间较长、务工年限较久的典型务工型林农家庭。====年,=个劳动力务工收入除去交通通讯费用、伙食住宿等开支,现金收入仅====元,家庭人平纯收益====元,客观地说,这种收入水平是相当低的。(=)经营木材收入锐减。====前人年均木材指标=至=.=立方米,由于木材径大质高,木材销售价高,林农人均实得===至===元。====年后,采伐指标逐年减少,人年均=.=至=立方米,加之木材市场疲软,销售价降低,兼之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影响,扣除一定的运输成本和上交的税费及劳务开支后,林农人均实得仅有===至===元,比====年人均减少===至===元。以贝江乡为例,====年木材实现收入====万元左右,====年木材收入收入===万左右,相差近===万元。(=)政策性补贴少。粮食直补政策人均实得仅=.=元/年。生态公益林补助仅为=.=元/亩,雾江乡龙虎村谢冲小组共有林地====余亩,其中====亩被划为公益林,此后,该小组几乎无树可伐,全组===多人每年仅靠国家按=.=元/亩标准补偿的=====多元钱度日,人均不足==元。退耕还林政策方面,林区本身就界定为林地,耕地少,除林地面积以外需要退耕还林土地面积相当少,以贝江乡为例,====年全乡实施退耕还林土地==亩,仅占全乡林地面积的=.==%,钱粮补助折算约===元/亩,全乡=====余元,人平=.==元。(=)林业辅助产业链未形成,其他收入甚微。由于经济底子薄,科技含量低,林区的“一根杉木撑天下”和深加工不足的局面仍未打破,林业多元结构未形成,林副产品星星点点,市场竞争力弱,难成现实的收入。以小水电开发为例,由于林农资金少,参与水电开发少,股份少,只是在水电建设中获取少许务工收入和土地使用补偿,直接受益于水电本身的不多。以贝江乡参股最多的贝江村为例,全村入股资金==万元,若按==%的回报率,每年增收=====元,人平增收==.=元。调查的==户林农,共获土地补偿=====元,户均===元。其中唯一=户=人在水电开发中务工年收入=====元,人均====元,只占所有农户的=%,其他的农户却无缘水电开发中务工。

    二是粮食严重不足,吃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江华林区耕地极少,人均水田=.==亩,除刀耕火种的轮垦地外,没有旱土。====年以前,林农粮食靠自产粮、定销粮和造林抚育补助粮维持生计,每年自产粮、平价定销粮、造林抚育补助粮三项约====.==万公斤,人均年口粮达===公斤,按人均年口粮标准===公斤测算,吃饭问题已经解决。====年以后,林区平价定销粮、造林抚育补助粮被取消,林农吃自产粮和市场购粮。====年===个林业村自产粮===万公斤,人均===公斤,比====年人均减少口粮===公斤,人均年缺粮=个半月以上。同时,由于木材价格下降,而国家采取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促使粮价上涨,==年代末==年代初,每立方米木材林农实得可以买===.=公斤大米,现在则需要=.==立方米的木材才能买回同样多的大米。主要靠买米度日的林农为此每年人均增支购粮款在===元以上。在部分村组,吃“三夹饭”(包谷、红薯条、大米合煮)的现象重新反弹。

    三、林业发展缓慢和林农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林权模糊制约了林农的生产建设热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以稳定山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有效的避免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但却日益显露出因所有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带来的弊端。一是利益分配不尽合理,影响林农生产积极性。造林的是林农,而造好后的森林产权却属于村组集体;村组集体拥有产权却又不是生产经营组织,没有林产品处置权。于是大批的集体林的收入一部分上交了国家税费,一部分留着村级使用,林农实际收益很少。结果,林农对集体林的建设和保护毫无积极性可言。二是山地经营权过度集中,制约林业产业化经营。到目前为止,全县尚有==%以上的山林处于集体统一经营状态。调查中,==%以上的林农对山林分户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十分迫切。如水口镇高滩大托组大力发展以柑橘、油茶等经济林为主的庭院经济,每年户均经济林收入在====元以上,多数农户想扩大经济林规模,但由于山林未分到户而无法实现。据林业部门反映,现在上级林业部门重点扶持规模性林业项目发展,而过于分散的林地使用权很难达到项目要求的林地面积最低起点,不利于林业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

    (二)资源开发不力。

    =、林业结构调整起步晚,缺乏科学规划。林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处于封闭式自然生产状况,囿于传统型林业经营模式,未适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林业结构调整,根本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林业结构调整幅度大为提高,但因起步晚、规划标准低,难以形成规模,与市场集约化要求差距较大。在目前的林业结构调整中,对林种结构、优势林产品布局的调整,市场流通的方式等方面仍然缺乏科学规划、科学定位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造成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林产品布局不合理,林业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比如松香、山苍籽油、樟脑油等特色林产品,虽然市场看好,却因资源有限和数量制约,只有少量样品,没有批量商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失去了特色林产品在林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林业产业化经营滞后。一是产加销链节不紧。目前,林业生产经营注重生产的多,研究深加工和营销的少。林业产品多半以原材料、半成品出售为主,效益低下。据调查资料显示,====年林农只有==.=%的林产品通过初加工后进入市场。说明林产品大部分用于自给性消费,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用于出售获得现金收入。以山笋为例,林农每公斤销售为=-=元不等,但经过加工包装成=.=公斤一袋的山笋,在沿海地区可销售到==元/公斤以上。再如枫木等杂木,销售原木为===元/立方米左右,但枫木制作的餐桌售价却在====元以上。二是缺乏龙头企业支撑。由于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足,产品加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头,生产经营尚处于各自为阵、小打小闹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产业效益难以实现。

    (三)政策因素制约。

    =、林农最实惠的政策被取消。一是林区享受的平价定销大米和造林抚育补助大米被取消。==年代末==年代初,林区每年享受国家平价定销大米===万公斤,每公斤最低=.===元,最高=.=元;享受造林抚育补助大米===万公斤,两项合计===万公斤,加上自产粮,完全能够解决吃饭问题。====年以后,这两项优惠政策同时被取消,仅此两项林农每年增支====多万元。

    =、现有优惠政策未能充分惠及林农。一是中央一号文件未能惠及林农。林区水田面积少,粮食直补、粮种直补和农机补贴林农人均仅为=.=元,部分村组几乎为零,加上一号文件促进粮食价格上涨,对于林农无异于雪上加霜。二是退耕还林政策未能惠及林农。从实际运作看,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规定,林区山高坡陡,能退耕还林的极少,主要是迹地造林,与退耕还林的地类不符,验收合格率极低。贝江乡====年规划退耕还林==公顷,验收合格=.=公顷,仅为==.=%。三是生态公益林政策补助标准太低。国家规定凡区划一亩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元,其中省市管理费(包括护林防火设备添置费)=.=元/亩,因此到林农手中的只有=.=元/年・亩,远远不能填补林农封山育林前后的巨大收入差距。

    =现有税费政策拿走了林农大部分木材销售收入。林业本身是生产周期长、效益低的产业,以木材为例,在经批准采伐时要向国家交纳占销售总额的==.==%的各种税费。除去收购方的经营成本,照理说林农还应得到木材在当地销价一半左右的收入,事实却又不然。实际情况是,除去劳务开支等,林农实际所得一般不到销售额的==%。据测算,一般林农营造管护一亩杉木林,==年左右采伐,每亩产值为====元,林农得到==%的收益,为====元左右,平均每年每亩得到的收益不到===元;林农从造林到砍伐出售,除去成本,林农辛辛苦苦==多年培育出来的每立方米杉材只得到纯利几十元。====年每立方米木材林农实得===元,但木材税费===元,高于林农实得==元。由此可以看出,林农的贫困问题,虽然有其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原因,但在政策上的不合理已成为问题的重要方面。

    (三)人口素质限制。

    =、林农自身素质较低,市场适应能力差,制约经济发展。(=)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山区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林农在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养鸡养鸭为买盐,养猪养羊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意识相当严重。(=)思想保守,缺乏闯市场的勇气。由于常年生活在大山中,林农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吃、住、用等方面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模式,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以贝江乡为例,====年从事建筑、交通运输、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劳动力为==人,仅占全乡总人口的=.=%。

    =、经济收入低导致辍学严重,人口素质提高出现恶性循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无力支持孩子上学。调查显示,一个外出务工劳动力一年净收益====元,而一个初中生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每年就达====元以上。(=)交通不便,林区子女无力上学。以贝江乡向新村柑子冲组为例,=岁左右的小学生每天往返要走近==里山路。鱼晒村斑竹源组中学生,要走近==里山路,再坐==余里汽车才能到邻镇的学校上中学,上学积极性受挫。(=)林农子女辍学中断了教育环节,直接影响了林农素质的提高。林区抽样调查中,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年,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家庭为=年。受教育机会少,使林农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越是文化素质低,就业就越困难,收入水平就越低,对教育投入就越少,从而在林区形成了辍学-素质低-收入低-子女再辍学的畸形怪圈。

    (四)自然条件束缚。一是林区属高山地形,土地坡度大,耕地少。二是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由于地处集雨区,近年来连续遭受多次特大洪灾侵袭,土地资源和生产生活设施每年都损毁严重。三是区域限制。林农大多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常住人口小于===人的村落较多,村落规模小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活物质、生产资料等成本剧增。以农网改造为例,由于山高岭陡,林农居住分散,林农实施农网改造户均造价高达===-====元,每千瓦时供电成本高达=.==元。由于交通不便,林农每年木材陆运费、交通费达===多万元,人均增支===多元。

    四、对策与建议

    (一)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调整完善林业经营方式,解放林区生产力。

    只有从解决了林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放了林区的生产力,林农的积极性才会充分的调动起来,发展多种生产,形成火热的建设场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林权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分权到户,而是精细考虑,分中有统。首先是“分”:先组成具有相当资格的评估小组,对待分林地按立地、交通、林种、林龄、林权、面积等内容逐一进行细致评估。最后刨掉生态公益林、自留山、经济林、集体保留林等等,确定适合林改的林地面积。在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后,将林地好差平衡后划成若干大片,以抽签的形式先分配至村民小组;各村民小组再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将林地好差平衡,再分给下辖的小组,小组内部通过小组集体经营的方式或者分到个人单干的方式进行经营。林权到户后,立即通过颁发证书及地图予以确认,使林地权属真正落入林农手中。其次是“统”:考虑到林木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单家独户很难独立完成造、伐、管等作业,以及难以大面积推广科技兴林,可按照“分山到组,分股到人”的方式,而在小组内则是“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发挥集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如果对经营林业不感兴趣,也可将自己独立拥有的那份林地经营权自由转让给其他人。明晰了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保障了收益权,林区经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腾飞。

    (二)制定完善涉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林区发展注入活力。

    (=)增加对林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将林农因取消平价定销粮和造林补助而增加的支出转为由财政转移支付负担,或恢复对林农发放平价定销粮和造林抚育补助粮等林业优惠政策。这对调动林农营林积极性,保障林农基本口粮,维护林区林政和社会秩序意义重大。

    (=)对林农实行“一取消、一补偿、一补贴”政策。一是取消育林基金,让林农直接在林木交易中增加收入。二是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对现有公益林的林木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实行一次性补偿或分期补偿。对绝大部分山林划为公益林、耕地严重不足、生存条件特别困难的林农,实行生态移民,将公益林木补偿费和林地征用费一次性补偿到位。公益林林地的补偿标准应基本上按照市场机制确定,以不低于每亩林地每年能为林农产生的经济收入为参照进行补偿。三是建立对林农实行生态直接补贴机制。参照种粮补贴政策,可根据木材采伐指标或造林抚育面积对林农进行粮食补助。

    (=)配套完善有关林业政策。建议从水能发电、森林旅游、消耗森林资源的企业、排放污废物破坏生态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收取生态资源税,作为对生态营造、管理、保护的经济补偿,使生态资源补偿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建议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植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对被划定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的营林贷款实行减免或挂帐停息政策;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实行林木、林地资产抵押的金融扶持林业政策;在项目建设上加大对林区的倾斜力度,将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扶贫开发、某省省湘西开发和其他开发项目的的重点工程,把林区因基础设施落后而增加的负担减少到最低点;加大对林区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推进林区健康稳步发展。

    (三)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为林区发展增添后劲。

    (=)调整优化林种结构。实际上,调整林种结构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宏观面上的效果却始终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过度集中与过度分散的经营方式,客观上制约了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是林农生活长期在温饱线上下徘徊,林农在维持简单再生产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难以筹集林种结构调整的启动资金,更没有结构调整的风险承担能力。如营造一亩杉木林投入不到===元,而新造一亩楠竹则需投入===元以上,种植一亩生姜投入在====元以上。三是调整林种结构需要一定的科技水平,而林业一线科技人员为数甚少且知识老化,林农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风险承受能力脆弱,致使结构调整的推进步履艰难。四是市场波动的负面效应使林农对结构调整望而却步。如杜仲价格从每公斤==元回落到=―=元,生姜价格曾一度跌至每公斤=.=元以下。从全县的实际来看,在经营方式、资金投入、技术条件得以改善的条件下,比较现实的选择是:海拔===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发展厚朴等木本药材。海拨===米以下的山地发展楠竹、山苍籽等经济林。

    (=)依托林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非农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土地、林木资源和小水电资源,并且结合出台涉及税收、土地征用、用电等方面的一系列倾斜政策,重点发展林区环保型工业企业和林产品加工产业,积极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型、环保型、农林产品加工型企业到林区创业,为林区农民创造更多的本地就业岗位。二是开发林区旅游资源,加快林区旅游业发展。林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清新的空气和独特迷人的民族风情,可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三是进一步加快相关服务行业(如饮食、住宿、导游等)和林区特色农产品商贸业发展,为林业开发和林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四)以教育为基础,努力提高林农素质,为林区发展提供保障。

    文化素质偏低,是困扰林区经济发展,影响林农增收最内在的根源因素。目前林农文盲、半文盲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一劣势更加明显。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要以各种培训为阵地,进一步加大青壮年文盲的扫盲脱盲力度,降低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提高林农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控流保学”的措施力度,确保不出现新的文盲、半文盲。三是要大力实施教育扶贫。鼓励优秀师范毕业生到林区从事教育工作,引导优秀教师到林区交流,加强林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要增加林区成教投入。定期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乡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五是要加大林农先进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引导林农逐步树立起敢闯敢冒的现代农民新型观念,打破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拓展就业门路,逐步实现农村剩余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减少林农隐性失业人口。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四

    同学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据统计,我国人民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粮食倡议,让我们从今天起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吃饭,尽量适当的点菜,吃不完的打包带走。

    2.吃饭时,吃多少打多少,不剩菜。

    3.在学校或在家里,展开光盘行动,反对浪费食物,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完碗中的食物。

    4.看到浪费食物的现象,要劝说并制止。

    5.向亲友宣传,杜绝浪费食物。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义务,节约更是一种承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xxx。

    20xx年x月x日。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五

    今年全市粮食面积927.1万亩,总产达68.5亿斤,超计划目标5.5亿斤,增长8.7。其中夏粮18.3亿斤,创历史新高;秋粮因灾减产,但仍超过50亿斤,属于历史上第五个丰收年。

    1、夏粮。全市夏粮收获面积314.4万亩、单产291.6公斤、总产18.3亿斤,较上年分别扩大37.6万亩、增加8.7公斤和2.68亿斤。其中小麦301.38万亩、单产291.8公斤、总产17.59亿斤,分别较上年扩大38.2万亩、增加8公斤和2.65亿斤。

    2、秋粮。全市秋粮面积612.7万亩,总产50.2亿斤,较去年减产6.12亿斤。其中水稻面积498万亩,比上年的485万亩增加2.7%;预计平均亩产453.9公斤,比上年的518.7公斤减产12.5%;总产45.25亿斤,比上年50.37亿斤减产11%。全市玉米面积51万亩,比上年的50万亩增加1万亩,预计平均亩产276公斤,比上年的361公斤减产85公斤,总产2.83亿斤,比上年3.6亿斤减产0.77亿斤。全市山芋面积18.2亩,比上年的19.2万亩减少1万亩,平均亩产355公斤,比上年395公斤减产40公斤,总产1.3亿斤,比上年1.5亿斤减产0.2公斤。全市大豆面积38万亩,比上年30.5万亩增加7.5万亩,平均亩产97.8公斤,比上年139公斤减产41.2公斤,总产0.75亿斤,比上年0.85亿斤减产0.1亿斤。

    3、分析增减原因。一是受旱灾影响。今年从5月份开始的持续高温干旱,使全市大部分小水库、塘坝基本干涸。截至7月3日,受旱388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46万亩,尤其是春玉米正处在抽雄扬花期受旱,减产幅度较大。二是低温多雨影响。水稻后期普遍遭受长期阴雨、寡照和低温,株高、穗粒数、穗长均有降低,平均结实率只有77.2%,比上年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三是迟栽水稻面积大。7月4-7日,全市普降大雨,趁雨栽插水稻77万亩,这部分水稻由于生长量不足,产量只有600-700斤。四是受13、15、16号台风影响,后期水稻倒伏面积20%左右,造成结实率降低5个百分点。

    1、抓良种补贴。一是完成全市498万亩水稻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登记、核查、公示、造册和统计上报工作,发放农民补贴资金7470万元。二是完成全市80万亩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招投标、统一供种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补贴小麦良种800万公斤、落实补贴资金800万元。三是完成全市2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建设工作,采用“五统一”模式操作,每亩补贴8元,落实补贴资金200万元。

    2、抓品种调优。通过粮食优质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介等活动,推动了我市水稻、小麦品种的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麦面积由去年的100万亩发展到126万亩,扩大26.6%;优质水稻面积由去年的305.8万亩发展到339万亩,扩大33.1%。小麦、水稻作物的优质率分别达到42和68,分别较上年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

    3、抓产销衔接。今年我委亲自抓了3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和400亩优新品种展示园,基地内由龙头企业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加价4分钱/斤订单收购,农技部门负责保优栽培技术指导。今年我委抓的3万亩基地内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比周边地区水稻平均增产23.2%,实现了增产增收,深受农民欢迎。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市水稻、小麦订单面积明显增加,落实稻谷订单330万亩、小麦订单78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33.4。

    4、抓大户建设。为了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提高种粮大户的科技种田水平,我们采取:一是对全市种粮大户进行调查登记,加强电话联系,全市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54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有233户、500亩以上的有7户、1000亩以上的有3户。二是邀请部分种粮大户参加全市组织的水稻优新品种观摩推介会,同时准备吸收部分种粮大户作为会员加入稻米协会。三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种粮大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帮扶活动,深受种粮大户的欢迎。

    5、抓科技服务。为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帮助和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重点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使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适用技术应用面积1365万亩次,比上年增加86万亩次,其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08万亩次、水稻旱育稀植215万亩、小麦精少量机条播6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62万亩次,分别较上年增加28万亩次、19万亩、37万亩次。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660场(次)、印发明白纸152万份、开展科技赶集320场次、培训农民68万人。

    6、抓高产攻关。全市共建立各类示范片1227个、60万亩,比较上年增加。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六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尤为重要。20xx年全球出现粮食危机,新疆也把粮食安全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下,各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层层落实。

    xx县远离粮食产区,属于粮食产、销自行平衡县。近年来,由于粮食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粮食面积和产量缩减,粮食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因此,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我县粮食生产现状,未雨绸缪,防患欲未然,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我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粮食生产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5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建国以来,xx县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产由一九四九年的194万公斤增加到二oo八年的3086.75万公斤。随着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由过去单一种植小麦逐步调整为以大豆为主、玉米和小麦为副的种植结构。大豆种植优势明显,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是xx县的一项优势产业,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则相应减少。20xx年,全县小麦、玉米和豆类种植面积分别为3.28万亩、1.48万亩和7.89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524.8万公斤、888万公斤和1617.45万公斤。

    (二)粮食收购现状。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始终贯彻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98年收购小麦5721吨,收购玉米3329吨。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收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xx年小麦收购量下降为327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xx年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优惠政策,即:在落实国家每公斤价外直补0.2元,每亩地农资综合补贴94元等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小麦每公斤0.2元补贴,对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10元补贴,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50元补贴,水费实行先征后返。以上措施的出台,使20xx年收购小麦收购量上升为1800吨。

    (一)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小麦价格增长缓慢,农资价格又在逐年上涨,虽然近年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下发粮食直补等优惠扶持政策,但小麦的收益远低于油葵、打瓜、油葵、蔬菜等农作物的收益,影响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选择放弃粮食种植。加上小麦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少,其规模效应已成为长期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瓶颈,使我县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弱。

    (二)产业化发展滞后,粮食经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xx县粮食流通企业目前仅有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食取消定购任务后,粮食部门过去依赖政策支持的购销企业,失去了坚强的后盾,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已经难以担负起市场调节的重任;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原有粮食局下属一家面粉加工企业现已改制转产,现有的粮食加工业仅仅是一些小作坊。由于加工业发展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粮食规模的扩大。

    (三)粮食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取消了定购任务后,政府要充分掌握粮源发生了困难,粮食部门要掌握粮源,参与市场也缺少资金支持;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粮食购销个体经营迅猛发展,一方面,这种发展促进了粮食市场发育;而另一方面,这种发展又有失规范,个体经营户究竟购入当地农民多少粮食,购进外地多少原粮和成品粮,他们销售情况如何,都比较难以掌握和控制,这就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提前预料,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机构不健全、行政事业经费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粮食执法监督检查和市场管理未能有效开展,满足不了社会粮食流通的需要,影响粮食市场供需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监督检查、粮食安全管理、粮食市场信息等正常工作的开展,对确保粮食安全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

    (四)金融信贷在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粮食产业投入机制仍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粮食企业投入渠道狭窄、缺乏粮食产业投入补偿机制等弊端。二是贷款担保落实难。三是农村保险机制、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资金投向粮食产业。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无粮则乱”,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积极性。针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以完善对农民的收益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民以不同方式进行补贴,稳定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不能单纯在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缺粮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我县粮食供应,与产粮区建立起牢固的产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灾年粮食紧缺时,东奔西跑,盲目乱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选择光热、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资源条件较好相对比较适宜种植小麦的乡村,粮食产业项目和有关扶持资金必须向其倾斜,鼓励发展小麦生产,在这些乡村加大粮食种植任务,确保我县粮食稳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全局,实现产销平衡、满足自给。

    (三)增加资金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调动农民发展商品农业的积极性。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控制、检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重专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的`所需资金贷款。

    (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推动粮食订单收购,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粮食产业化提升农业,致富农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发展。

    (五)加大对粮食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具有仓容、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着绝大部分粮食的收储任务。但粮食放开后,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仓储设施年久失修、人员分流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收购贷款条件制约较严。因此,要切实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与引导,以壮大企业实力,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巩固的粮食收购网点,牢牢抓住本地粮源。政府在制定粮食政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保证购销企业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在资金上给政策,保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为政府抓住相当部分的粮源,担负起调节市场的重任。

    (六)建立粮食协会,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自粮食市场放开以来,我县粮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不少粮食经营个体户,这些粮食经营个体户,对我县粮食市场发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由于管理不规范,粮食紧张时,很容易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政府难以控制的现象。由于粮食是特殊商品,在经营管理上必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全县粮食个体经营户成立粮食协会办法较好,这个协会的办会宗旨是:顾全全县大局,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对粮食价格、质量等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平时为粮食个体经营户提供信息、粮源,强化大局观念教育,做好个体粮食经营户购销数字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粮食紧张时,要接受政府的统一调控,做到既要粮食个体经营户在经营中繁荣市场,又不使粮食市场失控,这样,在丰收年景不使粮食个体经营户压级压价,侵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灾害年景,政府对粮食个体经营户存粮有数,规定统一价格,实行政府的统一调控,避免粮食个体经营户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稳定粮食市场,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七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学校能够依据《xx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结合校情制定出台《xx如东友好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分阶段细化了目标,根据学校活动安排分化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学校宣传栏张贴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统一规定,如友好小学学生“八不准”、“四学会”等规定,能够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上下课、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眼保健操等时段对学生在不同活动中应该具备的基本养成教育要求进行明确提示,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这方面的作法在全县具有推广价值。德育处、少先大队部工作职能发挥到位。德育主题班会、中队活动常规化、序列化。

    2、学校能够坚持开展周一升挂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鲜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3、学校所有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地面干净,卫生用具摆放整齐,布置得当,美化工作做得实,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体现出环境育人的先进理念;学校注重校园绿化、硬化、美化相结合。

    4、学校注重健康教育,每天能够坚持开展师生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眼保健操,能够开展小学生运动会,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真实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兴趣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鲜明。

    5、全校师生能够按时作息,很少有迟到早退现象;学生能够统一着校服、佩戴胸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佩戴红领巾,学生见到教师、客人能够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师生礼仪周到,在楼道内行走能够主动靠右行,学生放学列队整齐、班主任护送到分散地点;校园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歌声,体现出广大师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6、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气氛活跃,能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能用普通话。

    1、卫生方面,楼道走廊窗台、各室舍门板上的尘土清理不到位;厕所内缺少手纸篓、冲洗不及时,男学生小便不能做到入池,厕所内洁具废弃得不到及时修理。

    2、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佩戴红领巾,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标志缺失,把少先队学生代表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3、各班级图书角图书丰富,但书柜都上锁,不便于学生自主阅读,图书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4、学校对校园显性文化在育人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认识不到位,在教室内、楼道走廊应该将多年来师生的书画精品展示出来,真正实现文化化人的作用。

    1、学校要在卫生工作方面追求精细化管理,不要存留卫生死角,学生因年龄小、个头低无法完成的卫生工作,建议教师动手,帮助学生完成。

    2、要把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安全习惯等常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在“知”的角度上让学生明确掌握,要尝试开发成校本课程。

    3、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整合少先队组织、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确实发挥“兵教兵、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的重要作用。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八

    根据《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的通知》文件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单位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将其作为保障民生、造福百姓的重中之重予以亲自抓、严格管,在全镇性会议上多次安排部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工作。成立了以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统筹协调。定期主持召开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联席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坚持把劳动法律法规的政策宣传、舆论引导作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突破口常抓不懈。通过各村“大喇叭”滚动播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从贴近百姓、关注民生、面向农民工、服务全社会的角度,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最新劳动保障资讯,解读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二是组织安监、工商、司法、住建等单位利用集镇赶集日开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三是举办农民工工资支付现场会,对建筑施工负责人、劳资专管员及部分工人代表就建筑劳务用工、台账管理等进行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劳资理念,进一步营造了诚信用工、依法偿付薪资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摸底排查,督促整改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不同形式的综合执法检查,由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保)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对辖区内7家石厂、1家铅锌矿、7家建筑公司开展排查,发现建筑公司欠薪问题和隐患存在19例,涉及农民工71人,涉及资金126.45万元,施工现场信息“双公示”制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缴存金额、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存在未落实情况。以上问题现已交由相关行业监管单位督促限期整改。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顽疾,社会牵涉面广、治理难度大,镇党委、政府采取了多种办法措施加以治理,仍然存在部门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法制意识和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导致企业经常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工伤保险等现象。二是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维权,遇到事情企业说了算,导致企业与职工情绪紧张。

    下一步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督促相关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行业监管单位落实监管责任,全力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一是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整合资源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事态严重化。二是建立健全建筑公司诚信档案,对存在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公司,一律拉入黑名单,暂停或取消其参加招投标的资格。三是重处重罚违法企业,加大企业违法成本,使企业不敢违法,不想违法,营造优良的劳动关系。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篇十九

    广西方元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桥巩水电站分公司:

    2015年10 月16~19日,第二次质量监督巡视组认为“监理单位需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大坝砼浇筑、灌浆、支护、机电安装等部位进一步加强跟踪检查和旁站监理,特别对关键线路,关键项目必须严格监控,越是工期紧越不能忽视安全和质量”。

    巡视组检查结束后,业主单位已部署2015年11月为“质量安全月”。监理部领导召开了形势分析会,认为巡视组的评价和要求是客观正确的。除了巡视组所提出的问题外,还通过自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现将质量问题自查情况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问题自查情况

    1、现场控制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1)验仓、验孔等把关不严。时常出现局部仓内有积水、钢筋错漏、施工缝处理不当等质量通病。

    2)旁站监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砼入仓手段控制不力,出现过冷缝。欠振、漏振、钢筋及金结安装焊接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发生后旁站监理也未及时发现,对已发现的也未及时处理。

    3)对施工单位实行“三检制”督促不力。开工至今,有些施工单位的“三检制”未完善落实或流于形式,“三员”到位情况差,导致经常发生施工质量问题。

    2、没有围绕优良工程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控制。

    1)对砂石料和砼拌和物的检测成果统计分析不够。仅满足于简单统计,没有按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分析,以至于一些指标已偏离优良工程的要求。

    2)对施工质量仅进行了单元工程验收评定,而对于由单元到分部,再到单位工程逐级汇总评定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以至于对目前的施工质量状况难于准确判断。

    3)忽视了对外观质量的控制。目前对外观质量仅限于目测、观感,没有严格按标准进行检测、评价。

    4)在质量资料方面,存在报验、签证不及时和签证不规范、不完整或漏签现象。

    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人员的责任心差,这也暴露出监理部内部管理问题,主要是从工作制度、分工、责任追究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责任心的力度还不够;二是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低,除自身因素外,也与监理部内部互相学习、交流、指导、督促等没有做好有关。

    二、整改措施

    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质量控制作为监理的重要控制内 

    容,仍存在上述问题,说明监理工作急需改进。监理部已充分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要通过整改、纠偏等措施,保证桥巩水电站施工质量等级达到优良标准。

    1、树立质量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监理部已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广西桥巩水电站工程质量监督第二次现场巡视报告》,同时,对于《巡视报告》中没有涉及的问题,监理部也深入进行了剖析,毫不护短。目的是树立忧患意识,克服盲目乐观的思想,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2、开展业务学习,提高质量控制技能。监理部已于10月22日由总监对全体员工进行了质量控制要点讲座,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主动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同时,总监也客观分析了质量形势,要求监理业务人员,尤其是监理工程师以上人员要认真学习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评定规程以及验收规程,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在11月13日再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讲述如何做好桥巩水电站的质量评定工作。

    3、采取组织措施,强化责任心。监理部已自11月1日起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目的是明确责任,调动积极性。派有质量控制经验的赵交灵同志主持泄水闸监理,力图以点带面,推动质量控制工作。

    已要求所属各监理站明确了侧重于质量控制的人员,由质安部牵头,经常性地组织业务活动,从而达到对质量控制进行策划、布置、督促、检查、改进的目的。

    4、以资料清理为线索,迅速摸清质量状况。已布置对已进行质量评定的资料进行清查,查错补漏,对查出的错误质量评定资料进行重点剖析、纠正。在此基础上,按工程划分逐级对已完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再根据质量状况部署下一步纠偏行动。

    5、拟采取的纠偏措施有:

    1)要用各种监理手段促使施工单位增加投入,强化施工人员和现场监理人员的责任心。监理部将本着“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制定问责制、奖惩制等。

    2)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50%以上,并且主要单元工程优良,为分部工程优良以及单位工程优良创造条件。。

    3)加强对砼拌和物和其它原材料的控制及数理统计分析。必须在土建工程量完成70%以前使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能满足优良工程的标准。

    《关于问题的整改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优质粮食问题的报告(模板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