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编版观,教学设计,17篇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22:06:1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示范,包括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示范,包括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文。

    1、出示乡,组词,再练习()的家乡。

    2、揭题《画家乡》,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自然段,朗读,突出美丽的。

    板书:美丽的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生找一找:课文写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

    (也可以听录音或请学生读)。

    2、交流,划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及读准字音。

    4、跟录音轻轻试读。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标有拼音的词语。点名读;齐读;

    2、擦去词语中的拼音。点名读;齐读。

    3、四人小组学习生字,并说说怎么记住它。

    4、单个生字变序抽读。

    四、再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一练。

    五、巩固练习。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enbeng)宽(kuankan)市(sishi)原(yuanyan)。

    2、比一比。

    四----匹下-----虾贝-----见现------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点名检查。

    2、抽个别词语检查。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教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平平的家乡美在哪里?

    (2)交流,师指导并板书:

    海边。

    美丽的家乡山里。

    平原平坦、宽广(风景美、物产丰富)。

    草原。

    (3)有感情地朗读。练读;录音。

    3、四人小组自由尝试学习其他段落。

    4、交流,师指导,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板书:

    海边蓝宽。

    山里山高水清。

    美丽的家乡平原平坦宽广风景美物产丰富。

    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5、整体朗读课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

    3、录音、背诵。

    五、语言文字训练。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那么---------,那么-----------------。

    五、书写指导。

    六、课后延伸。

    画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少儿文章,很适合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在课文开始之前,我问学生: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特产呢?学生显得特别高兴,纷纷举手表示,之后引入课文,在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先听我示范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标上小节号,划出课后的生字词,再想一想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在汇报时,我根据提问的顺序,让学生一一讲述,先抽出课后的生字,让学生讲读,并让几位同学按照课文的自然段来朗读以抽查预习情况,在第二课时时,我让学生解决最后两个问题,先通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当中讲述了几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随机朗读,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去领悟这些语句,因为文章本身很美,所以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学生也能很快陶醉其中,这节课上最大的亮点便是我有一个延伸过程,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很多学生模仿的特别好。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二

    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

    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看老师写课题,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范写,注音)。

    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

    诗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学习生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小朋友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朋友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学习。

    有的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小朋友,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方法。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b、看书上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横,横,撇折,点)。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顺口溜: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2、学写“儿”。(机动)。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b、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c、范写。学生书空。

    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不要一笔高一笔低)。

    d、学生描红。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白、云种、子泥、土鱼、儿蓝、天。

    2、打印“祖国”(词语,要注音)。

    3、打印“()是()的家。”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三

    1、认识14个字。认识8个偏旁“讠、、纟、火、、日、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认识14个生字。

    认识8个带有偏旁的字。

    挂图;几个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偏旁与另一部分)的卡片;《我的好妈妈》的录音带;贴有苹果卡片的小黑板等。

    二课时。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本事可大的小妹妹,她把自己的家都搬来了。小朋友们想到她家去玩玩吗?(生答)那好,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玩玩吧。(出示课文挂图)。

    1、指一生上台指认图上画的都有什么物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中8个不注音的词语。

    1、你认识哪些词语或生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你是怎么认住这些字的?(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2、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读词语。(然后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指名认读书中8个注音词语。

    4、出示词语中的生字,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认读。

    5、认识染红色的5个偏旁(先找会认的同学教认,然后再齐读5个带有红色偏旁的生字)。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认识“晚”、“上“两个生字)都有谁,在做什么?(出示课文中3个句子)。

    2、学习句子中染红色的其他4个生字(随句子认识)。

    3、认识偏旁“日、辶、竹”。

    4、谁能把这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指3名学生读,并让学生评出“朗读星”)。

    1、把本课14个生字放在一起,学生自认。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3、“找朋友”(学生动手拼合体字:沙、报、纸、视、晚)。

    4、打乱生字顺序,先让学生自认,然后男、女生比赛认,评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5、学生认记文中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自选其中2~3个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6、游戏:摘苹果。(如果学生认对了苹果卡片后的生字,这个苹果就送给他。)。

    1、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

    2、听儿歌《我的好妈妈》,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识字,多做家务,做一个既爱学习,又爱劳动的好孩子。

    点评。

    《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更要体现学生自主识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王珺老师完全领会了《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把握了识字课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探究”上。无论是教学流程,还是教学设计,都理顺了自主和示范的关系,自主和合作的关系。识字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教师适时示范一些易读错的字。学生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自主意识。

    本课时生字的呈现形式采用了分散呈现和集中呈现相结合,识记的方法多样化,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游戏活动等方式巩固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还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不过,本课教学如果能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会更好地体现识字课的特点。比如让学生在家里搜集电视、电话、台灯、挂钟等物品的包装盒以及一些旧报纸等,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愿望。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四

    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2.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学过程:

    一、借助谜语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复习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尝试:

    1、大声朗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2、大花猫的有哪些古怪性格?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3、从你发现的猫的性格特点中,你还可以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性格是                   的。

    4、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2.理解“贪玩”: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3.理解“尽职”: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5、过渡: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6、学生讨论。

    8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二)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主发现: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2.汇报交流:

    (1)理解“蹭”、演动作、谈想法。

    (2)理解“印”“画”上几朵“小梅花”等重点词句,说这时大花猫又在想什么?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3)a句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黑点。

    3、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等词语。

    4、指导进行表情朗读。

    5、一读而过第三自然段,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说一段话。

    四、领悟写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五

    教材简析:

    《乡土画家》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作为乡土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交流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其间引导学生学习白石老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

    2.理解“自诩”“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等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导入: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乡土画家,这篇课文中的乡土画家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乡土画家)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这位乡土画家。

    2.自诩激趣导入:我国有一位画家在《自传》中曾经这样自诩: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从未得见,吾不能画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乡土画家——齐白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齐白石的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有条件的学生查找相关资源进行汇报)。

    2.师简介齐白石其人其画。

    三、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4(1)。

    板书:

    荷花。

    有的……。

    有的……。

    千姿百态。

    (多、美)。

    有的……。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七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你们的家长也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走进一年班这个大家庭。现在,就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来上这节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在家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你能试着用“小红的家里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3、谁能试着读这些词语?

    4、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音节去掉,你还能认识吗?哪位同学来试着领读词语。

    5、(学生准备好卡片)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出四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猜一猜是什么?马上举起词语卡片大声读一遍:

    老大天天演戏(电视)老二每日作文(报纸)。

    老三供人休息(沙发)老四送来光明(台灯)。

    同学们真聪明,四个谜语都猜到了啦!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都有谁?

    2、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大家说得不错,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4、课文有三句话,老师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

    5、请全班同学齐读。

    6、文中也有几个二类字,你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老师出示字卡,学生读。

    7、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好吗?

    8、同学们,你们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9、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

    学习“上”: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你能找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晚上)。

    3、“上”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一类生字。谁愿意拼读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音节,注意它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

    4、“上”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先写一竖,然后是一短横,最后是一长横。

    5、指导书写。

    6、谁能用“上”来组词呢?

    学习“下”:

    9、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下的音节是三拼音,中间的介母是i,跟老师拼读。

    10、谁能领大家书空写。

    11、指导书写。

    12、“下”还能组哪些词语?

    ke。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晚上送花水果可笑。

    yaodongshi。

    我也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八

    教材分析: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说明文)第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7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3.认识列数字、举列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认识列数字、举列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教学方法:讲读法,情感朗读理解法,情景创设法。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ppt及电子白板hht。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谈话:同学们,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有关鲸的视频)在美丽的蓝色海洋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那么我们刚刚看到的动物被称为“海中之王”,知道她是什么动物吗?(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看一看作者像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1)你们刚刚读的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没有感情、大量数字·、比喻句、拟人句·····)对,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1)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这些词语里面有几个字在书写上需要同学们注意下,分别是:“腭”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右边不要写成“市”。(出示鲸图片,学生指出重点部位,讲解生字)。

    (2)说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1)通过读课文,说明文和其他文章的文体形式有什么不同?(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介绍事物的。语言简练准确,通俗易懂)。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

    (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来介绍)。

    【设计意图】:从默读到自由朗读课文,一步一步深入课文内容。用读和理解词语当敲门砖,让学生能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写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鲸的外貌。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____”划出写鲸大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从哪个角度写了鲸的大,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批注完了同桌交流。

    (一)出示批注范例。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体形大、作比较)。

    (二)师生交流。(按生汇报的顺序出示句子)1.学习重量和长度大的句子。

    句子一: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1)抽生交流,它写出了鲸的什么大?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通过去掉数字,让生理解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3)指导学生通过数字读出鲸的大。(4)引导学生理解本句中举例子说明的好处。2.学习嘴巴大的句子。

    句子二: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抽生交流,它写出了鲸的什么大?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引导学生通过“要是”一词理解假设说明。(3)抓住“要是”一词,指导学生练读。(5)迁移运用:要是你是鲸,请介绍自己的嘴巴有多大。(6)师小结:你瞧,作者就是分别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作假设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的大。

    四、课堂总结,留下悬念。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鲸的大,那么鲸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呢?都有哪些种类?他们有又怎样的生活习性呢?课后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读这篇课文,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总结,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留下悬念,并让学生课后继续预习并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9.鲸。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九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学习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习准备】。

    ppt课件【学习过程】。

    第一。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播放ppt课件。

    2、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刚才所看的课件,谈谈对猫的感受3、出示自读要求。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板书:古怪、可爱)三、赏析词句,品味涵泳,理解内容。

    (一)教师引导,赏析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

    2、联系上下文画出猫的古怪性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品读表现猫“老实”的相关词句,谈出体会。(2)自由品读表现猫“贪玩”的相关词句,谈出体会。

    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把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想想这些地方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1)联系上下文深化对“蹭”的感受,体悟“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情趣。

    (2)通过对“踩印”的理解,体会老舍先生的爱猫情结。

    1、留心观察一个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2、背诵你认为好的词句。板书设计:

    15、猫。

    老实。

    性格。

    贪玩。

    尽职。

    古怪。

    高兴。

    不高兴胆小。

    勇猛。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与鲸相关的各种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或见过鲸吗?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有关鲸的知识。(板书:鲸)。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出。

    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

    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

    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2、分组合作学习。

    (1)根据选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2)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研读。

    (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

    3、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读准多音字“折”;能用“任凭……”“非……不可”的句式说句子。

    2、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它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流程。

    一、情趣谈话,揭示课题。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来简单说说猫给你们什么印象?你们喜欢猫吗?下面,我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猫的图片,欣赏之后,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这组猫总的印象。

    2.生回答:调皮、可爱、机灵、活泼、憨厚、忠诚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词也很贴切。有位作家的家里也养了一只猫。作家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猫》。

    板书课题:猫。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读时别忘记了带上以下问题,边读边思。

    2、出示自读要求:

    (1)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把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自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3)同桌间简短的交流一下,老舍笔下的这只小猫有什么特点?(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反馈。

    a、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读。进行正音,并指导识字一些难写的字。

    b、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老舍笔下的这只小猫有什么特点?

    三、讲读课文,学习第1--2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3.范读第1-2自然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段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性格。

    板书。

    老实(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

    6.体会加点字在句子中的作用?

    7.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注意多音字:的确)。

    学习第二自然段:

    8.继续往下读,猫又怎么古怪,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只猫高兴和不高兴时太可爱了,请同学再读第二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这句。

    指名学生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插入讲解以下要点:(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粗细各异)(4)比较句子,体会感情。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分男女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10.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再读升华,体会情感。

    1、全班齐读第1—2段。读出读的性格古怪,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2、各自练习背诵第1—2段,指指当堂背诵,交流背诵方法。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猫的“古怪”,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喜欢上了这只猫。猫还有什么古怪的行为呢?满月的小猫更加可爱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注意把作业写美观。

    2、选做题:观察身边的一种小动物,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断。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正面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的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此讲授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美边疆建设者的。并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新疆,浑黄一体”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爸爸的话,体会爸爸说话的用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音。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快速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并理解部分词的意思。1、认读生词(课件出示)。

    戈壁新疆清晰抚摸陷入浑黄一体(抢读)2、校对字形,理解词语。

    疆:注意字形,给“疆”组词,从而理解“疆”的本意(学生笔画)。

    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句子,体会它的特点,并说说它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有什么特点呢?1、摘录课文中描写白杨特点的词语:

    (高直高大挺秀很快生根发芽粗壮的枝干坚强不软。

    弱不动摇)2、室外实物观察探究。

    通过观察,结合课文说一说白杨生长子在怎样的环境中?再次感受白杨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外形特点和品格特点)。

    (1)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高大挺秀”中的“秀”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2)交流中点播:戈壁是“茫茫”、“浑黄一体”的,绿色的白杨给戈壁带来了生机,给过往的旅客带来愉悦。

    四、凸现形象,升华感情。

    自学指导三。

    读课文第12自然段,从“哪儿„„哪儿”,“不管„„不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1、指名读爸爸的话。

    2、创设情境引读,读出白杨屹然挺立的形象。3、与白杨对话,抒发情感。4、齐声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五、

    总结。

    拓展感情。

    车窗外白杨挺拔的身影给寂寞的旅客带来了一份惊喜,爸爸的介绍让孩子们明白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此时,在孩子的眼里,白杨只是戈壁滩上的树吗?(卫士)。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爸爸所说的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白杨树。

    外形:高直粗壮高大挺秀。

    白杨特点。

    品格: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教学反思:

    《白杨》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带着子女前往边疆的路上看到了白杨,父亲称赞白杨的坚强,作者则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白杨来赞扬父亲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保卫者的奉献精神。我的安排是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目标是: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新疆,浑黄一体”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爸爸的话,体会爸爸说话的用意。

    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通过播放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听来了解白杨以及它所生长的环境。然后从文中选择6个词语从中择出“戈壁、新疆、浑黄一体”等词语,让学生识读并理解部分词意,接着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结合室外实物观察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让学生总结。最后让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感情,达到思维的拓展,了解边疆的生活。

    总之,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白杨树比较了解,所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三

    一、导入新课:

    师:你对它了解多少?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一下。

    2、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想看吗?听了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和看了老师的图片,你觉得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两句话说说。

    3、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课文,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汇报a、学习生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

    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大家看: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咱们可以总的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3、再请学生结合着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后用投影出示填空)。

    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

    2、鲸是很大的动物。(比较句子)。

    假如你是作者,你更喜欢用哪个句子介绍鲸呢?为什么?更形象更鲜明。

    再坐的各位谁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公斤?40公斤,谁来算一算,多少个五年级的学生的体重抵得上最大的鲸的体重。4000个。一辆小轿车的重量大约是1000公斤左右,160辆小轿车的重量才抵得上最大的鲸的体重。

    我们一家三口一天吃1公斤水果,吃多少天的水果重量才抵得上最小的鲸的体量,2000天,那是大概5年多的时间啊!(投影)大家有何感受?鲸鱼真是大啊!

    假如你是鲸,你将如何介绍自己的体重?谁能说得更具体更得意。

    四、小结。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五、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总结)。

    2、练一练: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试着写一写。(先出示例子)。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四

    安顺市凤仪小学丁花菊。

    教材分析。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9课。

    1、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2、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体会在介绍鲸的体形特点时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及好处。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鲸的知识。

    体会在介绍鲸的体形特点时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及好处。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堂练习卡。

    3、记分牌,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大象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大象)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大象可谓是庞然大物了,可是大家知道吗?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生活着一种海洋生物,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那是什么动物吗?(鲸)出示图片,板书课题。解题: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

    2.介绍鲸的相关知识。出示鲸的图片。

    鲸,生活在大海里的哺乳动物,形状像鱼,所以叫鲸鱼。它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鲸分两大类:一类叫作须鲸,口中有须没有牙齿,如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比较温和;一类叫作齿鲸,口中有锋利的牙齿,如虎鲸等,比较凶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分别体现在哪些自然段中?(出示问题)。

    2.学生读文,全班交流读书成果,老师相机板书:鲸的体形特点。(1)鲸的进化过程。(2)。

    鲸的种类。(3)鲸的生活习性。(4~7)。

    3.过渡:这节课我们先重点去了解鲸到底有多大。

    三、

    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鲸的体形有什么特点了吗?(相机板书:大)对,鲸很大很大,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大,我们还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鲸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同时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并针对这些句子提出问题。(出示示例)比如:如果你画的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一句,就可以提这样的问题:(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多重?最小的鲸也有多重?(2)句子中的“约”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3)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你提的问题可以是针对一个句子,也可以是针对某个字词,还可以是针对作者的写法。问题不分大小轻重,只要是能提出问题,就值得表扬。大家把提出的问题罗列在“课堂练习卡1”上,提得越多越好,老师刚才举例用的句子以及问题你也可以写在问题卡上。

    3、学生读文、勾画、写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2)轮换提问题和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一方得2分,回答问题的得1分;(3)问题提出后,先由对方回答,对方回答不出再由本方回答;(4)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者,要声音洪亮,表述清楚,否则不计分;(5)不可以重复提问题。

    (6)凡是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都有小奖品奖励。

    5、宣布提问大pk正式开始。

    7、小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这场pk,我们对鲸的“体形大”这个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再次直观地感受一下鲸的大。(出示图片,同时复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8、为了巩固我们刚才pk中学到的知识,现在来完成一个练习。

    四、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认识鲸的特点及各种说明方法让学生体会出:“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鲸的体重、身长。

    “作比较”,以熟悉的事物比不熟悉的事物,以象作比较,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体形之大。

    “举例子”,用“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的事例,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鲸整个形体之大。(教师相机板书)。

    9、小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就会使读者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所说明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0、指导朗读,读出鲸非常大的特点。

    五、回顾课文,教师。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有关鲸的体形大的特点,而且懂得了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去介绍一些事物可以更准确、更直观、更形象,也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余的2~7自然段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用提问的学习方式去自学,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3”: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或物品,用上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

    2、默读课文,把文中其它段落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板书设计:

    9、鲸鲸:

    大(1)重长。

    说明语言:严谨进化过程(2)。

    种类(3)。

    生活习性(4-7)。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5。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课前活动。

    师: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没什么送给大家的,就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则谜语,听仔细了!

    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太阳)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爬,离墙便枯死。

    (爬山虎)是鱼不是鱼,终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

    (鲸)《太阳》和《爬山虎的脚》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它们都是说明文。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篇说明文。

    师:【师简笔板画“鲸”】生喊:鲸。板书课题。

    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播放有关鲸的图片)解说:晨曦初露,夕阳西下,我总爱出来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美景;我们高高跃起,是表演空中芭蕾?还是要与天空试比高?和奥运冠军郭晶晶、吴敏霞比,我们“双鲸跳”毫不逊色。你们看,这尾鳍像什么呢?我们要出发啦,我们要去哪儿?要去干什么?想知道吗?哼,就不告诉你们!

    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众生:鲸有多大?多重?它们有几种类型?它们吃什么?„„师:很好,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都爱提问,从小就是典型的----“问题儿童”呢。你们对事物保持兴趣,真好,这是学好课文的关键。相信学了今天的课文,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会写吗?(学生在鲸的简笔画中按身体部位听写生字:腭、肺、肚、胎)(师纠正位置写得不太准确的字并重点学习“腭”:让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了解腭的准确位置。说明“月”字旁的字与身体部位有关。)。

    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老师现在教你们一点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好不好?写好有关月字旁的字有两个要点:第一招,月字旁要写的瘦长一点(师范写“肺”字)这叫左窄右宽。第二招,写“月”字时这一撇是竖撇,(示范写竖撇)记住,一定要先竖再撇。右半部最容易出错,不要写成“市”字,教给孩子们口诀:上下通气,呼吸顺利。学生打开《写字》书书写带“月”字旁的字。除了“肺”字,再任选一个来写。

    师:接下来再来检测一下词语读得怎么样?

    师:生字过关了,来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理解退化。分配任务读课文。评价读课文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默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写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一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出关键字:大。)。

    师:有时候,我们读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

    师:你们真会读书,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读成一个词,都是抓关键、抓要害,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后面所有自然段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找到一个关键词、句,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信,大家自己可以试试看。

    学生默读课文,找关键字词,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老师写的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给这4段戴上一个小标题帽子?(生活习性)。

    五、课后作业。

    生:我们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

    师:对!好的课文就是一扇窗,一个引子,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广阔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天下课后去搜集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来具体给我们介绍鲸的这些知识的。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

    2.带领学生抓重点词句感悟猫性格的古怪,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亲切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学习片段。

    3.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亲切的语言特色。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3.板书课题:猫猫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形旁是反犬旁,音旁是苗古人为什么用苗表示读音呢?(猫叫声是喵喵的)。

    你来学学猫的叫声。

    好可爱的小猫呀。这个同学推测挺有道理的。

    同学们,宋代陆佃说: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看了这段资料,再看猫这个字你想说什么?(猫可以为民除害)。

    正向我们所说,同学们你看这种说法里寄托着古人对猫的喜爱之情呢。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

    看,老舍爷爷被称为什么?(语言大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来我们的同学生字词语预习得非常不错。接下来检查一下朗读课文,打开课本翻到70页,先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4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反馈交流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1-3自然段都是写猫的古怪,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一句总起句。第四自然段的这一句是过渡句。

    3.老舍先生在这篇课文里写了两个重点内容(板书:古怪淘气)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把重点句连起来,进行适当的修改,就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三、剖析“古怪”

    1.这里写猫的性格,老舍先生用一个词概括说(古怪)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词语手册上怎么说?(性格特别,令人难于捉摸。)2.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读1~3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老舍爷爷写猫的这些性格特点主要选取了哪些典型的事?板书:老实(睡觉)贪玩(出走)尽职(抓老鼠)。

    (一)品读句子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1)“乖”,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想想你心目中的乖孩子?(安安静静的,不惹是生非,文气······)。

    这说不定是一位绅士呢,请一位绅士读一读!多么文静的小猫,像位淑女,请你读!

    (2)品读句子2: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贪玩)。

    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什么方法呼唤猫回来?老舍有没有写谁怎么呼唤猫回来?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任凭„„也„„”

    (二)教师读着出示句子3: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读读这个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很有耐心,很有决心)。

    (1)品味“屏息凝视”。

    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样的?(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表现?(生练读)同学们,让我们找准目标,屏息凝视,体验l0秒钟。你感觉怎么样?请你来读一读。

    (2)体会“一连„‘非„„不可”:同学们,“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按三个钟头来算吧,三个钟头是多少分钟?(180分钟)又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钟的多少倍?(1080倍)而我们刚才才体验了l0秒钟啊!(生激情诵读)在尽职这一点上,我们大家都该向猫学习。

    (三)指着板书:老实贪玩尽职这几个词放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矛盾、奇怪)。

    作者是怎么把这几个词连接起来的?

    二、三自然段。

    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用上。

    说它······吧,它的确······,可是······说它······吧,的确是呀······,可是······借助这个句式试着背一背第一自然段。真不错,那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句式说说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有些地方可展开合理的想象。

    第二自然段的古怪体现在猫既(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第三自然段呢?既胆小又勇猛学生练说交流:

    体会“蹭”,(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体现什么?)体会“梅花”比较句子:

    四、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交流:观察仔细喜爱猫咪扎实的语言功底。

    愿我们用一颗喜悦的心观察生活,让美丽的语言从我们笔尖流淌,记录下我们成长中每一朵心动的花,每一件值得记忆的事。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满月的小猫。下课!

    2.布置作业。

    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搜集有关写猫的文章诵读并摘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猫性格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人爱猫猫爱人。

    胆小勇敢。

    (语言亲切、用词凝练、形式多样)。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镀”的含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2.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关于月亮的故事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刚才同学们诵读了那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无数的诗人,作家们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望月。4.板书课题,齐读。

    二、生字词教学。

    1.(出示词语)点名读。读完找生纠正。自己大声读读。

    剪影镀上比喻船舱凝望外甥云絮封锁瞳仁绘声绘色峨眉山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呵欠气氛。

    剪影:只表现物体的轮廓,而不表现具体的细节。绘声绘色:描写叙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旷远:(找近义词)清静、幽静、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读课文。

    1.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评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小节号都已经标上了,这篇课文一共21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比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样的?(12小节,两个省略号,这叫删节号,表示省略了整个自然段。)。

    品读诗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板书)4.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给课文怎么分段呢?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让你心动,让你觉得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2.汇报交流:

    (1)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安详”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

    (2)“流动、闪烁、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动态美。“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读出动态美。

    (3)月光下,芦荡、树林和山峰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隐隐约约,有一种朦胧美。

    (4)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的意境美。)。

    (5)这里的月光为谁镀上?它们是指什么?(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却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是什么美?(颜色美)。

    3.配乐朗读。

    (1)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为一体。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2)生跟着音乐齐读,背诵。

    五、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试着把它读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读者》,点名读。

    2.小结:今天,我们静静地跟随着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正当作者赏的尽兴时,偶然回头,发现多了一个人——小外甥,他们又会交谈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板书。

    25.望月。

    动态美江中月朦胧美。

    颜色美诗中月心中月。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文(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