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心理学,23篇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 其他范文 ]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25 17:22:01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一拖延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心理状态,但是大学生群体作为一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一

    拖延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心理状态,但是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的拖延心理却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为常见。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拖延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我对于拖延心理的认识和解决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产生拖延心理的原因

    拖延心理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常见的有:任务重、时间紧、任务复杂,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等。另外,大学生处于这个充满浪漫和激情的年龄阶段,对于自我的追求和太过放纵的自我满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大学生都更容易产生拖延心理,从而导致自己的心态、时间分配等方面出现问题。

    第三段:拖延心理的危害

    拖延心理不仅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自信心。这种状态下,我们容易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降低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动力。在学业方面,不及时或者拖延去学习,提交作业会导致分数不及格,最终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成绩。在生活方面,拖延习惯会导致事情拖拖拉拉,从而留下一堆堆未完成的工作等待处理,而这些重复出现的行为会长期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影响,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

    第四段:有效解决拖延心理

    针对拖延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解决方法: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以更加明确的时间安排和能够完成的可行目标来持续推进。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规划,并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和质量。三、稳定情绪,保持行动力。我们需要意识到拖延心理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进而调整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从而实现提高行动力的目的。

    第五段:结语

    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年轻群体,我们应该意识到拖延心理的重要性和危害性,积极开展相关心理的自我调整和意识培养,保持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行动的精神风貌,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向未来人生的路途不断奋斗。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二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拖延心理学》,作者是简·博克、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当然这些名头我也不知道真假,也没要为了一本书去查证,我喜欢书中的前言所介绍到的一段推荐语:《拖延心理学》是个金蛋,可是人家出版界为孵化这本书花了25年。有没有人想过,畅销书出版的秘诀就是——坚持、希望和爱。听起来有点像《圣经》,恰好,《圣经》就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

    沉迷于最后一刻完成的刺激中

    在字典中,动词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由两个拉丁词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是周日,我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周读一本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其实我前天就把书读完,但总因为别的诱因没有静下来写,因为我内心里总认为还有时间,我就是那个有拖延症的人,但我也发现我不是唯一的人。关于一周读一本书,我有小组群,我们组里每人都是一样的目标,一周读一本书,每本书写读后感,但是每周下来总要周日当天大家才陆陆续续提交分享,并且踩点分享的现象时常有。究竟读一本书,并完成相应读后感,是否真的需要一周的时间呢?其实不是的,我前几周,有读过章节页数更多的,试过能在5天内就完成,我是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如在等人的时候,在午休前、睡觉前、甚至是跟朋友喝茶过程中的一些空档,把书本按50页或100页为一个任务段的方式去读。

    无论是这个读书也好,还是其他一些有期限的事情,书中那一句“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让我看到了自己;我们似乎都总喜欢在最后一刻完成,因为在最后一刻完成的成就感巨大,它充满紧张与刺激,似乎在考验你的能力与天赋,我错愕这种对于拖延的常规认知,因为我一直以为拖延只有带来烦恼与不安,未曾想过它还带来这种侥幸的喜悦,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拖延,并放任拖延,以至于对拖延上瘾。

    完美主义者的焦虑由来

    关于有拖延症的人里,书中讲到了很多成因,其中的完美主义者往往会有拖延症,这一点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我认为这一类人往往对于拖延是不能忍受的,因为他们有规划有进度,有要求有目标,是拖延症患者需要去学习的人;但,不是这样的。追求完美的人正是因为追求完美,因为对于每一件事上都力求尽善,这样的结果反而导致了在众多事情上的时间进度逐步拉距,随之而来的就是焦虑,不安,更甚者怀疑自己的能力。

    事有分大小轻重,有些事情需要完美,有些事是为了让更重要的事完美;我不是在鼓捣不必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因为认真对待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但是当在某一个更为终极的目标前,需要有所调整,甚至有所取舍去促使重要的终极目标完成。如果你每一件事都因为一个头发丝大小的点而纠结,那么本来惧怕这类人的拖延症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断放大,最终击败你,让完美的你也染上拖延。

    追逐夕阳

    这周里,有一天下班,我在返程的路上,发现了硕大的夕阳,一个巨大的蛋黄,泛着不刺眼的柔光;可是,无奈高层洋楼群的遮挡,始终无法看得清楚全貌,于是我在下班高峰期里流窜,往江面的桥上开去,不过等我到桥上开过时,四周观望,夕阳已走,傍晚的夜空只留下一片晚霞。其实,我本来是可以看到夕阳的,但当时的我觉得晚一点下班也没关系,工作就慢悠悠地做,跟同事聊天,不曾知道我下班后要追逐夕阳。

    你是哪一类型的拖延症?不管哪一种,都希望你克服它。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三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四

    我们都有的拖延症:早在7月4日,所里推荐好书的时候,早早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自己推荐的书,自己要写一篇读后感。然而7月即将过去,结果定下的东西自己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就像《拖延心理学》里面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样,拖着不干某件事情,虽然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应该去做,但是就是不想立即去做。

    当初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觉得现代人(特别是自己)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拖延的坏习惯,所以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决定了要推荐这本书。两位心理学家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他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

    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书中很好的阐述了一下作者对拖延的认知:它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动——也就是说,虽然明知道拖下去会变糟糕,可还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现实生活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绩效计划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时候却一拖再拖,总感觉还有时间;这个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脚乱,我为什么不早点时间去做呢?我如果早点去做可以这样的?我如果早点去做可能会比这个做的更好?就是因为“拖延”两字击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迪。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感觉自己应该属于后两种吧。很多时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应该姚总爱什么时候做完,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懒想晚点再去做,明天我有时间我明天再做,现在我需要休息下换个时间再做吧,这个故事马上就完结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统统都是想拖延着的借口而已,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却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所以,意识到这些想法的虚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书中还给出了行动建议。

    有个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拖延习惯自己觉得越严重,对自己更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确定了3天内做完的事情,那么自己做计划可以提前一点2天做完,提前给自己压力或者焦虑,2天时间到了没有完成应该反思:我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这样的后果我不想承担,那么我要早点去完成它。循环反复,不知不觉中让自己习惯这种模式。当然目标也要可行性,明显需要3天的事情硬逼自己要2天完成那是自讨苦吃。目标需要把握两点,一不要持续太久,二时间不要太紧凑。太久很容易让人疲惫和没有成就感,太紧凑不具有可操作性。

    学会判断时间。真正了解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大概、估计。最好的方法,单独花一段时间记录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时间可以利用,哪些时间无法缩短或者很重要。同时,不要试图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状态做某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完美的事情很少发生。

    通过身体减轻拖延。很多时候做事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状态再开始,可是大部分时候很难发现有这样的状态。或许这不单纯是精神的问题,而且与身体有关。如果需要做,但是因为畏惧,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边的事情,把自己和环境融合起来,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重复的做一件事。养成好习惯。一个人总是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当遇到下一个问题时,大脑自动向好的方向去引导。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可以通过重复形成习惯的。一旦形成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就总把自己引导向一个好的方向。找到针对自己拖延问题的好习惯,让自己建立起本能的习惯,逐渐打开脑中对原有拖延习惯的连接,进而改变拖延。

    《拖延心理学》给克服拖延描述了一个克服拖延的征服之战,想克服拖延,最好多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然,拖延的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将它一下子改变。日常生活中应多给自己心理暗示,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五

    隔了__个月,终于重新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唏嘘啊。谁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还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情绪根源,包括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

    二是时间根源,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

    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

    四是人际关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情绪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惧失败、逃避成功、完美主义、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对失败有恐怖感,从而一直拖延,最后失败了可以说不是他是关系,是时间不够补。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别人伤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伤害。还有就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看到这个,我承认我也是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很明显,要么不做,要做就彻底。好多时间下决心的时间比做的时间还长,喜欢拖延,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必须做了才会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体现在有个拖延者觉得拖延可以让他们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听命于他人。可以通过拖延和自己讨厌的人唱反调,有弱者的自我满足感,还可以报复他人。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通过拖延让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维护心理平衡。实际上他们只是希望有个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担,不至于孤独,害怕被疏远。而有一些则是害怕被亲近,通过拖延来拒绝他人的亲近,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时间根源。

    拖延者的时间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严重冲突,总主观认为时间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实际上已经时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时间感知失去平衡,轻视未来,在管理时间方面无序和误解。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时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里:时间迷失、时间断裂、过去的好时光,对时间的流逝不在意,不为将来做打算,拖沓此时。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脑。大脑中的运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影响拖延。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大脑,神经科学最新的几个“大观念”:一、大脑处在不断变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处于无意识中;三、潜伏记忆的影响;四、;联结的通路;五、左逆转。脑是不断变化的,不断修正,具有重组能力,可以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即是“神经的可塑性”。就是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影响我们大脑明天的结构和功能。生活经验可以激发神经元,将电子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外一个神经元,并释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经元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和连接度上不断紧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脑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大脑就会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来越好。这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虽然拖延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顽固的连结,但是我们是可以打破的,可以重新建立新连结。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惧和焦虑。当恐惧感出现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做出躲避反应,从而导致你的拖延。通过恐惧建立的神经连接是无法被消除的,当再次遭遇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反应。这是大脑对抗恐惧和痛苦的防御机制,会抑制反应,让你逃避、拖延。不过,由于神经元是可塑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情绪对抗恐惧和焦虑、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面对那些我们所推迟的事情。潜伏记忆依然,以前的记忆还潜伏在大脑了,当收到刺激时就会激发神经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应。大脑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关照、感应和同情这样的感情有关的区域。当这区域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到放松,对世界怀着开放的心态。大脑的右半球有个负面情绪有关的区域,在不舒服和负面的情绪中,就会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所谓的“左逆转”就是善待自己会刺激大脑的相应的部位,创造出一种与抗压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环的状态。简单讲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区域。

    拖延症和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焦虑、紧张和睡眠问题这些身体状况有关。执行功能障碍的人往往因为执行力不足而导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乱的人因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而导致拖延。抑郁症的人则因为动力不足,连动都不想动了,怎么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虑症的人一般是强迫症、邋遢分子和囤积狂这两种,这两种情况是“脑锁住”。强迫症的人不断重复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积狂,是迟迟不把无用的东西扔掉,不断囤积,大脑回路锁住状态。压力会使我们变得拖延。面对压力是,往往是“非战即逃”的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较好,有时强迫自己工作只会走上拖延之路。睡眠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导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样的情况,都是可以通过重建神经回路来慢慢改变我们的拖延症。

    顺便提提季节性情绪紊乱症。随着白天日子的缩短,环境光线的减少对人产生影响,神经传递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学平衡,容易出现疲劳不堪的情况。冬春两季较多出现。

    人际关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家庭对拖延者的施压、怀疑、控制、依附、疏远等倾向,让拖延者为了维护其家庭关系而做出拖延行为。有些则希望通过拖延而得到父母的爱等。还有就是为了维护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选择拖延。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六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是我入职前就细细品味过的一本科学类读物,还是在学校图书馆某个书架上发现它的,读它的理由很简单,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身患拖延症的病人,而且有愈发严重之势。比如与友人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比如说上班的时候,喜欢在规定时间前一两分钟再安心地打卡;又比如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节点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明天就是截止日期了,这才开始匆匆动笔。

    正像书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拖延者总能在最后关头之前完成任务,只是在拖延的过程中多了几分煎熬。

    我本着从书中找寻灵丹妙药的心态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才发现,原来书中所说的大多是缘由,而非解决方法。可见,想根治拖延也没有什么好方法。类似的问题还有如何逃避孤独?如何克服自卑?也许我们也没必要去对付它们,心平气和去接受也许比堂吉诃德大战大风车要强得多。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时间调整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或者坐在咖啡店里等待,而我又恰恰是个厌恶等待的急性子,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提前到达,我又感到十分惭愧;至于在学习上的临时抱佛脚,我想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暑假前几天,满怀信心要先完成假期作业,后面就可以毫无压力地恣意玩耍。可是总会有犯懒的时候,心里反复安慰自己,我只是稍微休息几天,过几天接着写。然后暑假就不知不觉进入尾声了,而没完成的作业还有大半。当然,最讨厌的还是假期最后几天厚着脸皮来抄作业的小伙伴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原本按时完成作业的自己,变得不那么勤快和乐于分享。

    所以,当你拖延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这件事是否会对其他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接受隐藏在内心中的拖延小妖精。就像书中最后写道,“快乐来自于按照你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连通,它还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够如实地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够乐在其中”。

    拖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我们感到了自己在拖延某事时,说明我们已经在开始排斥它了。就像看到了蛇或者蜘蛛时产生的恐惧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顺理成章。

    因此,还不如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或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上,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压根不会拖延。至于那些不感冒的事情,还是主动把时间节点提前,然后在节点到来前加班加点吧。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七

    今天把圈妈读书会《拖延心理学》的学习内容补完了,真是感谢圈妈和同学们的梳理及,让我花几个小时就get了全书的梗概和精粹内容,如果是自己读这样的书,怕是读到一半就无疾而终了,而且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产生了偏见,觉得拖延有什么好说的,不如直接去看时间管理的书更实在,学习之后才发现比直接读方法论的书要收获更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拖延是病,是心理病,可以通过梳理我们的内心来医治,实在不行还有药,这句不是开玩笑的。这本书为那些看时间管理类书籍依然抗拖失败的人提供了解药,比如我。

    前些天,我还在跟老公抱怨说,好像有很多要做的事,可是越着急身体越不想动,老公说“定好自己的方向,只做最重要的事”,可是我知道这并不能真正解决我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这种浮躁根本就是拖延带来的负面感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应该做的事堆了许多,虽然早早地就提上了日程,却迟迟未完成,造成恶性循环。当然这背后是有很多原因的,真不是因为懒惰;另一方面,事情说来有大有小,但是真不可能只做“最重要的事”,因为小事永远在那儿,无论你看不看它,恰恰相反,小事积少成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大事件的拖延。

    我还想到许多过去的事,比如临近毕业,要准备论文和音乐会,知道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跳过的,可就是拖着不做,越没时间还越把时间花在学业以外的事情上,比如考虑新房如何装修啦等等,反正除了学业以外的事都想做,而当时的我还天真的以为发掘了自己“搞装修”的潜力,现在看来都是典型的拖延心理搞的鬼,竟然过了这么多年才明白,哎。

    再说到家里的事,老妈总是抱怨我做家务的能力,一方面嫌我做家务不主动,另一方面嫌我做得质量不高,为此我们还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这事在老妈看来,是我懒惰,不愿意做家务,没有紧迫感没有用心学,而在我看来有时是因为想要全心的陪伴孩子,所以造成一些疏忽。现在想来,自己确实是存腌在不自觉的拖延的,因为惧怕这件事带来的感受,而我观察力极强的老妈虽然知道存在问题,却并不知如何解决,最后还是走老路子,施以高压、极尽所能加以质疑和指责,殊不知完全是在起反作用。

    就在啃这本《拖延心理学》期间,我到一家餐馆吃饭,看到同在吧台边坐着的一个小孩正晃着腿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而在昏暗的吧台另一端的是他忙着点菜算账的妈妈,就在我吃饭的这半小时空当,她的妈妈说了不下二十遍:“快点写!写完可以去后面看电视!”催得我吃饭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一倍,可惜对于她儿子,这话的效果仅能维持三秒,孩子立马坐直顺势作出马上就要奋笔疾书的腔调,然而他妈妈一扭头他就又开始东张西望啃笔头。我瞅了一眼他手里的本子,不过是写了几组拼音,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迟迟没法下笔,是太难了害怕写错?是故意在跟母亲对着干?还是希望以此方式获得更多妈妈的关注?但愿只是我想多了,但愿以后我跟我的孩子能有良性的沟通,能及时觉察到他的小心思,帮助他避免一些无谓的原因造成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无端消耗,能拥有一个协调的自我系统去应对生活,从而把时间都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心得体会。

    第一章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拖延(procrastination)源于拉丁语,但在埃及有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拖延。一个指拖延是一个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做的工作和因冲动而牺牲的精力,从而达到保存能量的目的(例如冲动消费)。一个指拖延是一个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懒惰。

    拖延和将事情延后并不一样,延后处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或者因为我们做事有所节制,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休息,这两者的区别非常重要。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就是看他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拖延的后果:内在后果就是他们必须承受内在情绪的折磨,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外在后果,可大可小,因为工作的拖延导致领导批评,工作整体进度减慢,严重的需要承受在工作、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

    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往往对自己期待过高,不够现实。例子:多年没有锻炼的女性想要在两周内改善自己的体型。第一次写小说的人想要自己的第一部手稿就能达到出版的要求。年轻小伙子想要自己的每一个电话都能促成一个约会。销售员希望每个顾客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问自己:你是为了让自己取得进步,还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挫折而设立标准?完美主义者往往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一件小事的后果往往被他们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恐惧成功,利用拖延避免成功:原因有:

    2.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受到伤害。

    伤害别人,你临时抱佛脚的论文得到a,而好友们花了很多功夫的论文只得到b。

    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害怕被别人批评、被别人嫉妒、被别人怀恨。

    3.成功是禁区,我觉得自己不太对劲。

    我不配成功,“幸存者歉疚”逃离一个长期的恶劣处境,关心的其他人却在继续受苦;。

    我们能够理解成功可能会对你构成某种威胁,我们也知道这些威胁可能影响重大。当你在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使那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你依然会有所忧虑,这是一个自然反应。要达成自己的成功—无论是重返大学校园,还是锻炼减肥,也无论是找到一份新工作,还是找到一份新感情或者离开一段旧感情,都无可避免的会涉及生活的变故。变故会让你感到有风险。当你的人生发生了某个变故,你可能遭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一段未知的关系,或者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我们认为,跟你认为的风险相比,它会让你进入到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成功。

    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惧”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134次,结合方式为“恐惧成功”、“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压力会变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会让身边人受到伤害或者嫉妒,这里比如说妻子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丈夫自尊心受损。

    “控制”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方式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这里理解为,很多人需要对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所有物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这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觉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的手段,我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却无法总结成观点,但是写东西的时候,哪怕很无趣,我也觉得,我终于通过某种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每天去写日记(写字对我来说和手腕的酸痛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却很喜欢在键盘上打字,我很享受一个个单词出现的过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过程。哪怕,就想现在这样,也不会有很多人给我对文章的反馈。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出现的还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这里的完美主义者,我觉得可以理解成行动派和理想派,行动派的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可以关联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实际执行中反而会迟迟不行动。

    看了很多书,但是却很少写读书后感,这是一种遗憾。但是有了今天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写的作品有没有借鉴异议,那也是在记录我今时今日的观点,如能有人欣赏并关注,十分感激,这也就是我写原创文章能实现的最大的意义了。就写到这里。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了拖延心理的泥淖当中。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大部分学生不得不在诸多角色之间交替转换,从而导致自己的时间管理出现问题,最终影响学业和生活。因此,我们需要掌握拖延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解自己的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二段:分析拖延的原因

    拖延的根源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自我怀疑、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缺乏动机和目标等。而外部原因则包括社交压力、时间压力和人际冲突等。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拖延原因,调整自身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三段:拖延对大学生的影响

    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地增加,时间的浪费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同时,拖延也会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造成自身的孤立和道德上的压力。因此,必须认识到拖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第四段:克服拖延的方法

    如何克服拖延呢?首先,学生应该具有自我认知的意识,认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其次,制定计划,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任务,不要一次过多地将任务堆积在自己身上;第三,要有自我激励,充分调动自己的动机和信心,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奖惩计划;最后,建立压力管理机制,养成适时释放压力的良好习惯,从而保持情绪的平衡。

    第五段:结语

    总之,拖延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了解心理学知识,分析拖延原因,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有望最终摆脱拖延的困扰。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拖延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对学业和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做一个高效率的大学生。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九

    今天把圈妈读书会《拖延心理学》的学习内容补完了,真是感谢圈妈和同学们的梳理及总结,让我花几个小时就get了全书的梗概和精粹内容,如果是自己读这样的书,怕是读到一半就无疾而终了,而且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产生了偏见,觉得拖延有什么好说的,不如直接去看时间管理的书更实在,学习之后才发现比直接读方法论的书要收获更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拖延是病,是心理病,可以通过梳理我们的内心来医治,实在不行还有药,这句不是开玩笑的。这本书为那些看时间管理类书籍依然抗拖失败的人提供了解药,比如我。

    前些天,我还在跟老公抱怨说,好像有很多要做的事,可是越着急身体越不想动,老公说“定好自己的方向,只做最重要的事”,可是我知道这并不能真正解决我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这种浮躁根本就是拖延带来的负面感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应该做的事堆了许多,虽然早早地就提上了日程,却迟迟未完成,造成恶性循环。当然这背后是有很多原因的,真不是因为懒惰;另一方面,事情说来有大有小,但是真不可能只做“最重要的事”,因为小事永远在那儿,无论你看不看它,恰恰相反,小事积少成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大事件的拖延。

    我还想到许多过去的事,比如临近毕业,要准备论文和音乐会,知道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跳过的,可就是拖着不做,越没时间还越把时间花在学业以外的事情上,比如考虑新房如何装修啦等等,反正除了学业以外的事都想做,而当时的我还天真的以为发掘了自己“搞装修”的潜力,现在看来都是典型的拖延心理搞的鬼,竟然过了这么多年才明白,哎。

    再说到家里的事,老妈总是抱怨我做家务的能力,一方面嫌我做家务不主动,另一方面嫌我做得质量不高,为此我们还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这事在老妈看来,是我懒惰,不愿意做家务,没有紧迫感没有用心学,而在我看来有时是因为想要全心的陪伴孩子,所以造成一些疏忽。现在想来,自己确实是存腌在不自觉的拖延的,因为惧怕这件事带来的感受,而我观察力极强的老妈虽然知道存在问题,却并不知如何解决,最后还是走老路子,施以高压、极尽所能加以质疑和指责,殊不知完全是在起反作用。

    就在啃这本《拖延心理学》期间,我到一家餐馆吃饭,看到同在吧台边坐着的一个小孩正晃着腿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而在昏暗的吧台另一端的是他忙着点菜算账的妈妈,就在我吃饭的这半小时空当,她的妈妈说了不下二十遍:“快点写!写完可以去后面看电视!”催得我吃饭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一倍,可惜对于她儿子,这话的效果仅能维持三秒,孩子立马坐直顺势作出马上就要奋笔疾书的腔调,然而他妈妈一扭头他就又开始东张西望啃笔头。我瞅了一眼他手里的本子,不过是写了几组拼音,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迟迟没法下笔,是太难了害怕写错?是故意在跟母亲对着干?还是希望以此方式获得更多妈妈的关注?但愿只是我想多了,但愿以后我跟我的孩子能有良性的沟通,能及时觉察到他的小心思,帮助他避免一些无谓的原因造成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无端消耗,能拥有一个协调的自我系统去应对生活,从而把时间都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心得体会。

    第一章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拖延(procrastination)源于拉丁语,但在埃及有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拖延。一个指拖延是一个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做的工作和因冲动而牺牲的精力,从而达到保存能量的目的(例如冲动消费)。一个指拖延是一个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懒惰。

    拖延和将事情延后并不一样,延后处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或者因为我们做事有所节制,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休息,这两者的区别非常重要。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你的一个问题,就是看他是不是让你烦恼不已。

    拖延的后果:内在后果就是他们必须承受内在情绪的折磨,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外在后果,可大可小,因为工作的拖延导致领导批评,工作整体进度减慢,严重的需要承受在工作、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

    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往往对自己期待过高,不够现实。例子:多年没有锻炼的女性想要在两周内改善自己的体型。第一次写小说的人想要自己的第一部手稿就能达到出版的要求。年轻小伙子想要自己的每一个电话都能促成一个约会。销售员希望每个顾客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问自己:你是为了让自己取得进步,还是为了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挫折而设立标准?完美主义者往往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一件小事的后果往往被他们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恐惧成功,利用拖延避免成功:原因有:

    2.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受到伤害。

    伤害别人,你临时抱佛脚的论文得到a,而好友们花了很多功夫的论文只得到b。

    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害怕被别人批评、被别人嫉妒、被别人怀恨。

    3.成功是禁区,我觉得自己不太对劲。

    我不配成功,“幸存者歉疚”逃离一个长期的恶劣处境,关心的其他人却在继续受苦;。

    我们能够理解成功可能会对你构成某种威胁,我们也知道这些威胁可能影响重大。当你在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使那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你依然会有所忧虑,这是一个自然反应。要达成自己的成功—无论是重返大学校园,还是锻炼减肥,也无论是找到一份新工作,还是找到一份新感情或者离开一段旧感情,都无可避免的会涉及生活的变故。变故会让你感到有风险。当你的人生发生了某个变故,你可能遭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一段未知的关系,或者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我们认为,跟你认为的风险相比,它会让你进入到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成功。

    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惧”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134次,结合方式为“恐惧成功”、“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压力会变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会让身边人受到伤害或者嫉妒,这里比如说妻子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丈夫自尊心受损。

    “控制”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方式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这里理解为,很多人需要对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所有物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这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觉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的手段,我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却无法总结成观点,但是写东西的时候,哪怕很无趣,我也觉得,我终于通过某种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每天去写日记(写字对我来说和手腕的酸痛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却很喜欢在键盘上打字,我很享受一个个单词出现的过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过程。哪怕,就想现在这样,也不会有很多人给我对文章的反馈。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出现的还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这里的完美主义者,我觉得可以理解成行动派和理想派,行动派的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可以关联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实际执行中反而会迟迟不行动。

    看了很多书,但是却很少写读书后感,这是一种遗憾。但是有了今天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写的作品有没有借鉴异议,那也是在记录我今时今日的观点,如能有人欣赏并关注,十分感激,这也就是我写原创文章能实现的最大的意义了。就写到这里。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题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3、价值观―需求利益―态度―认知―行动,是相互影响的,这对影响力研究有重大的启发。

    4、社会心理学研究要区分好“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推理要有确凿的逻辑性。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点。

    6、社会冲突性的根源与和解的方式。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必然有深刻的影响。

    7、物质主义的富裕并无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与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紧密联系的。金钱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少快乐,这主要取决于它的使用办法。那些转而追求亲密感,个人成长,和为社会事业而奋斗的人会体验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8、经济的增长未必带来社会幸福感的提升,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和不良的社会秩序,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9、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物质,而是积极的体验(常常是与社交有关的体验)。

    10、宗教的存在对于提升社会的幸福感是有益的。

    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信念与判断、行为和态度、从众、说服、群体影响。这些章节已看,觉得写得很好。特别是《态度与行为》这一章节,写得真的是太好了。原来畅销书中写的“态度决定行为”是很片面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态度起着重要影响。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思维是行为之子――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直模仿下去,直到你变成它。――匿名酒鬼”“我们的自我定义并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的,而是被我们的行为锻造出来的――robertmcafeebrown。”“我们由于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由于练习自我控制而变得自我控制,由于行为勇敢而变得勇敢――亚里士多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托尔泰”“每次乐做一个决定,你就公稍稍改变自己重要的一部分――你所选择的那部分”“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

    有些心理学的东西我们应该了解,这让我们更加聪明,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一

    在大学生活中,拖延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学业和课业方面。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有的会因为一些事情耽误时间,或者是因为懒惰而拖延。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很多的不良后果,比如学习压力增加,或者课业成绩下降。在此,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拖延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一.理解拖延心态。

    拖延是指在想要完成事情时,却选择暂时不去做它。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行为,但我们要认识到,拖延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或者工作,而往往是由于对于这个任务的想法造成的。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理由去回避一个工作或者学习任务,这些理由可能是很合理的,比如疲劳或者缺乏知识和技能,但如果我们因为这些理由而一遍又一遍地拖延下去,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二、挑战不安全感。

    我们都有一些内在的不安全感,常常它可以促使我们去拖延。例如,我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或者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这些都是造成拖延的原因。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思考,如何去减少这些内在的不安全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比如承认自己的担忧,但是同时也要鼓励自己去完成任务。

    三、重视时间管理。

    一些人拖延的原因是没有合理的时间管理。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规划我们的时间,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成功地完成我们的任务。在大学生活中,时间很宝贵,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安排时间来充分地利用时间,这样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有效率。

    四、效仿成功的人。

    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有没有那些喜欢拖延,而且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如果有,我们可以去寻找那些比我们更聪明、更成功的人,了解他们如何处理他们的时间和任务。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花费我们更多的精力,但是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内在的动力,以便于我们更加有决心地去完成任务。

    五、学会给自己奖励。

    拖延不仅会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成果减少,而且也会使我们的紧张和焦虑感增加。对于那些成功地完成任务的人,我们可以从他们中得到一些启发。学会在我们完成任务之后给自己一些奖励,这可以使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完成下一个任务。我们可以安排与朋友的娱乐活动,或者是花费一些时间来休息和放松自己。

    总之,拖延是一个普遍的心态,我们需要去尝试了解其实质,并很好地减少它的影响。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克服拖延,我们将会更加健康、富有成效和快乐。希望以上的建议对于大家有所启发,从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摆脱拖延心态,为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二

    十分钟有多长?因着赖床的缘故,我为了避免迟到,曾掐着表,把我从家里出发到走进学校的时间大致记了下来。几天的时间总结了下,每次大概七八分钟的样子,再加上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需要绕远路走大门,或是下雨天,车流量多等情况,就要在最快时间上再加上几分钟。所以每天最晚我都会在上课十分钟前匆匆出门,也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从那之后我就鲜少迟到。

    可往往在我时间绰绰有余,信心满满地认为绝不会迟到的时候,你会在上课时间快到时看到一个仓促到有些狼狈的身影向教室奔去。这就是人所常言的拖延症。当钟表上的指针清晰地告诉你今天洗漱之后比昨天早了五分钟,你及时松了口气并暗暗庆幸今天时间比较充裕,于是同样是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却在不经意地拖沓中将时间用尽,再度看向钟表后,甚至比平日出发的还要晚上一些。

    当然,也还有一种情况时常发生,明明是早出了门,算好的时间也还可以余下些许,但偏偏抵达时间和往日没什么不同,更有甚者,你还会发现时间不够了。

    这些就是《拖延心理学》上所说的拖延,这种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以前一直认为拖延和拖延症并没有什么不同,故而常常把“拖延症”一词挂在口中,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拖延”和“拖延症”的区别。

    拖延是一种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也仅是一种坏习惯,可当这种坏习惯影响到情绪,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书上举了很多个例子,皆是拖延的特征。在我的理解中,拖延也是对时间的模糊,十分钟,说短却可以做很多事,说长又过得很快。当你面前摆着需要完成的工作,却又想玩一会儿手机的时候,可能多数人会选择定一个时间,玩到那个点再开始工作。假如你在看小说,到点之后若是觉得精彩万分,你估计会暗示自己看完这一章再去,假如你在聊微信qq,可能会是准时放下手机,但不停弹出的消息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将它再度拿起,每次发上一两条消息再放下,一会儿过后又会有消息弹出来。于是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你认为这几个小时你只拿出一些零碎时间来看手机,可事实却是你的工作完成的极少,并且质量不高。

    《拖延心理学》上列举并综合了拖延的诱因及解决方法,主要几点就是:

    1、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也可能因为旁人对自己的期待太高,害怕失望。

    2、还有一种学生常有的抵制与敌意。就好比一个学生对科目的不喜: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做他布置的作业。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放弃了这门课的学业?你再怎么和老师怄气,收到损失的都是自己。

    3、任务或是工作太难也是一种原因,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周而复始,你可能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了。

    这些问题想必大家都是发现过的,可解决起来时就难以下手。因此我认为若是想尽量摆脱拖延,就要想好下一个十分钟要干些什么,充分利用时间,解决造成拖延的根本原因,并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劳逸结合,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你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说,拖延症的根本原因:就是拒绝拖延的好处还没显露,继续拖延的坏处的还没有变成痛。拖延是尘封梦想的地狱,也是埋葬潜能的坟墓,在拖延的纠缠与困扰中,你可曾会想过因拖延而不知不觉中消逝的时光,碌碌无为和虚度年华?拖延是生命的盗贼,若是你不愿热情被窃走,机会被偷去,梦想被碾碎,爱情被扼杀,便学着将拖延拒之门外吧。因为原本可以流光溢彩的人生,却可以在拖延中变成一具平凡丑陋的空壳。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三

    关于拖延的原因,除了焦虑等因素外,作者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是关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每个人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这一点乍一听感到惊奇,思考后就觉得深以为然。举一个书中的例子,一个拖延者在晚上冲到邮局去邮寄税费,有人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距离午夜还有5分钟,我没有迟到!"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他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有些人把钟表时间看成无关紧要的,认为它不够人性,有些人则始终处于时间混乱中,一开始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因为突然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而这样的经历只会在他们身上一再重演。这一经常无法被普通人所认知到的因素实际上恰恰说明了很多拖延事件的缘由,颇使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拖延怪圈这一作者着墨颇多的地方也是直戳痛点。拖延怪圈简练言之:

    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2.我得马上开始;

    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4.还有时间;

    5.我这个人有毛病;

    6.不做。

    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你发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好焦虑情绪,严格按照计划,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直到下一个任务出现……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这儿会感到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作者实在是描述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曾被困在这样的拖延怪圈中而感到无比苦恼。我们期待着改变。

    改变是一个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前关注、关注、有意识有行动或者决心改变、无意识有行动。当你阅读本文时,你至少是在第二或第三个阶段了。通过有效的途径,你慢慢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而当到达第四个阶段时,新的神经通路开始运转,你开始适应新的行为方式和心理。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有一天你会发现拖延变得不再对你有诱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马上动手去做。

    对你的拖延症有了这么多的深入了解以后,克服的方法就显得简单了许多:设立明确的目标与充分可行的计划。这样的目标应具有可观察性、具体性和特殊性,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通过实践以后,你会发现,制定这样的目标和计划并不难,实现每一步都很轻松,而且会带给你成功的快感。对了,在实现目标、完成计划、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别忘了奖励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哦。豆瓣的一个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目前成员人数已超过133200.说明拖延症的人群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同时也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在努力地利用集体的影响和科学的方法去克服。

    如果你没有拖延症,希望你继续坚持下去,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你深受拖延症烦扰,不妨读读这本书,汲取一些养分,早日与拖延症说再见。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四

    s.j.斯科特著、王斐译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分别从你为什么总是拖延和拒绝拖延,从行动开始两大部分对拖延症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解决进行说明。

    书的前言部分就告诉我们: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时间做。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拖延会有一个逐渐加重和蔓延的过程。习惯具有固化的特点,所以针对拖延,保持觉察很重要,但从我自己的经验,过于敏感的觉察,会引起内心的抵制。所以这种觉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复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简单的步骤使自己脱离这个环境。反观自己,以前忙完工作回到家总是觉得很累,躺到床上看手机,看各种资讯新闻,有时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有一段时间,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要充实自己,哪怕锻炼身体也好,但最后还是惰性占了上风。其实这就跟拖延背后的八大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追求完美、对未知的恐惧、承诺“稍后”在做,只专注简单的任务、经历动力缺失、不知道从何开始、经常分心和没有足够的时间。

    我常常会给自己一个“借口”,明天一定完成!明天一定开始!就这样,在我的想象中,我将拥有无限的能量、健康的饮食、定期的锻炼、好好工作直至完成一项任务。然而,现实是,“明天的我”已经很疲倦,没有动力,很想去逛个街,也很想追个剧。最后对自己定的计划形成抵触、开始拖延。此类拖延汇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专业上“望人兴叹”局面。我以前把这个单纯归结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书中的“单凭意志力,往往不足以决定内心冲突的斗争结果。接纳负面评价的能力,才是在行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点”。对我真是当头棒喝。我总想用一种轻而易举的姿态完成学习和进步,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论上的欠缺。目前我针对自己的缺点,想到的就是定短期目标和及时鼓励自己的办法。

    其实我想,克服拖延或许就是一个从自恋走向不自恋的过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离开自身,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纳和热爱它。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从自我倾注的视角转化为自我观察。

    就像我看完这本书,一开始也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精力,但定了短期目标后好像不那么难以完成,渐渐坚持了下来,虽然比预计的时间长,但还是按时完成了,我做到了。嗯,我想这就是自己的进步。

    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学》之后,我的拖延焦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或许以前被这种拖延负罪压迫的太厉害了,以至过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几乎心安理得于自己的拖延。在完整的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告诉大家,也告诉我自己:只需致力于每天做一些小的改进。庆祝每一次胜利,并且对你最终克服一个常常阻碍你实现目标的坏习惯而感到兴奋。祝你好运!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五

    这个暑假,利用零碎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读完以后,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首先,拖延是很多人都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在拖延。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而老师们,日复一日的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

    读完了这本《拖延心理学》以后以后,发现拖延其实是许多人都在面临的问题。而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拖延问题越来越常见。拖延的成因也有许多,比如完美主义倾向;比如对时间的感觉不切合实际,对任务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量过于乐观,缺乏充足的估计;比如对做事的步骤缺乏详细的了解和预期,不能很好的启动任务;比如对完成任务的悲观;比如企图一下子彻底完成任务,而不知道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

    读完了《拖延心理学》和《少的力量》这两本书以后,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检验书上的观点。

    试验的课题就是《高位刹车灯安装diy》。

    我曾经买了一个高位刹车灯,可是放在那里几个月也没有安到车上去。一直想安,可是一直没有动手,就这样耗着。下决心要把刹车灯安上。可是实际启动任务以后,书上所描述的问题果不其然出现了。

    实验过程如下:从早上10点开始。原本估计安个灯两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实际上弄了一天。首先这个灯没有说明书,也就没有接线定义。于是为了避免走弯路,先花时间在网上查找类似的20led高位刹车灯的信息和别人安装的经验,结果大概花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查到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办法,自己用12v电源做试验,摸索接线的定义,加上中间家里一些杂事打扰,花了一个小时,把接线定义找出来了。这样,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时间从上午10点走到了中午12点。然后把车上大灯拆下来,研究从何处破线,在车上做试验,确定各灯位置和走线。然后在拆下来的大灯上做上标记,继续上网搜索别人的接线办法,思考接线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标上序号,同时在线上做上标记,把延长线接上,并用自粘胶带缠好,外边再包上绝缘胶布。这样时间就到了下午一点。然后吃吃午饭,一点多开始安装。中间加上解决各种细节,比如放倒座椅,拆下护板,安大灯,走线,接线,接左大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等到弄好,已经到了下午4点了。

    这次实验结果,总共耗时6个小时。原来计划从早上9点开始动工,12点之前完工的。这还是自己在最快两小时搞定的基础上多留了一点时间。可是,我自以为的正常估计,在现实面前碰的粉碎。实际花费时间恰恰是预估的两倍,因为那个理想时间是一切都顺利的最理想情况,可是现实中理想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幸亏这次试验是利用假期做的,否则,实验还真完不成。

    根据这次实验,印证了书中的观点。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上?

    学生是否对于完成任务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过于乐观,从而一旦不能按照预想完成,就产生挫败感?学生是否对完成任务的步骤清楚明白,而不是笼笼统统?学生是否有一个清楚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活动上?这些道理,如果学生能够明白,那么不仅仅有助于他们完成学业,更有助于他们将来在事业上的成功,为他们将来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受益终身。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六

    隔了21个月,终于重新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唏嘘啊~~~谁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还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绪根源,包括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二是时间根源,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四是人际关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情绪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惧失败、逃避成功、完美主义、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对失败有恐怖感,从而一直拖延,最后失败了可以说不是他是关系,是时间不够补。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别人伤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伤害。还有就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看到这个,我承认我也是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很明显,要么不做,要做就彻底。好多时间下决心的时间比做的时间还长,喜欢拖延,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必须做了才会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体现在有个拖延者觉得拖延可以让他们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听命于他人。可以通过拖延和自己讨厌的人唱反调,有弱者的自我满足感,还可以报复他人。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通过拖延让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维护心理平衡。实际上他们只是希望有个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担,不至于孤独,害怕被疏远。而有一些则是害怕被亲近,通过拖延来拒绝他人的亲近,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时间根源。

    拖延者的时间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严重冲突,总主观认为时间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实际上已经时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时间感知失去平衡,轻视未来,在管理时间方面无序和误解。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时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里:时间迷失、时间断裂、过去的好时光,对时间的流逝不在意,不为将来做打算,拖沓此时。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脑。大脑中的运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影响拖延。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大脑,神经科学最新的几个“大观念”:一、大脑处在不断变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处于无意识中;三、潜伏记忆的影响;四、;联结的通路;五、左逆转。脑是不断变化的,不断修正,具有重组能力,可以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即是“神经的可塑性”。就是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影响我们大脑明天的结构和功能。生活经验可以激发神经元,将电子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外一个神经元,并释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经元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和连接度上不断紧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脑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大脑就会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来越好。这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虽然拖延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顽固的连结,但是我们是可以打破的,可以重新建立新连结。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惧和焦虑。当恐惧感出现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做出躲避反应,从而导致你的拖延。通过恐惧建立的神经连接是无法被消除的,当再次遭遇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反应。这是大脑对抗恐惧和痛苦的防御机制,会抑制反应,让你逃避、拖延。不过,由于神经元是可塑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情绪对抗恐惧和焦虑、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面对那些我们所推迟的事情。潜伏记忆依然,以前的记忆还潜伏在大脑了,当收到刺激时就会激发神经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应。大脑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关照、感应和同情这样的感情有关的区域。当这区域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到放松,对世界怀着开放的心态。大脑的右半球有个负面情绪有关的区域,在不舒服和负面的情绪中,就会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所谓的“左逆转”就是善待自己会刺激大脑的相应的部位,创造出一种与抗压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环的状态。简单讲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区域。

    拖延症和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焦虑、紧张和睡眠问题这些身体状况有关。执行功能障碍的人往往因为执行力不足而导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乱的人因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而导致拖延。抑郁症的人则因为动力不足,连动都不想动了,怎么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虑症的人一般是强迫症、邋遢分子和囤积狂这两种,这两种情况是“脑锁住”。强迫症的人不断重复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积狂,是迟迟不把无用的东西扔掉,不断囤积,大脑回路锁住状态。压力会使我们变得拖延。面对压力是,往往是“非战即逃”的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较好,有时强迫自己工作只会走上拖延之路。睡眠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导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样的情况,都是可以通过重建神经回路来慢慢改变我们的拖延症。

    顺便提提季节性情绪紊乱症。随着白天日子的缩短,环境光线的减少对人产生影响,神经传递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学平衡,容易出现疲劳不堪的情况。冬春两季较多出现。

    人际关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家庭对拖延者的施压、怀疑、控制、依附、疏远等倾向,让拖延者为了维护其家庭关系而做出拖延行为。有些则希望通过拖延而得到父母的爱等。还有就是为了维护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选择拖延。

    ps.虽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觉得我主要是因为:一是懒;二是时间观念;三是执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义;五是强迫症;六是抑郁。这六大原因。当然,我现在也在想办法重建大脑神经回路,面对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来。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七

    之前曾对时间管理的知识很感兴趣,当然也是为了针对拖延问题,看了诸如网上流行的所谓华为内部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等等,好像没有什么效果。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引用书的原文——“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其实写这本书的读后感非常难。首先这本书并不好读,可能跟语言有关,毕竟是译著,既要考虑语言方面,又要考虑专业方面,而且案例都是国外的,会有种疏远感;另外这本书并不像小说或其他文史类的书,心理学方面的书我还是第一次读。但是书里分析拖延心理的状态、成因等,让人觉得说是在说我自己,“于我心有戚戚焉”。所以,下面的所谓读后感,其实就是摘抄加想哪儿说哪儿。

    书中序言引用另一位心理学家的观点,指出拖延症可能的成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对于注意力分散这方面,我直接引用文中内容:

    “事实上,网络越来越成了人们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祸首,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地蔓延。如今,信息已经是铺天盖地、无所不在。过多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决定,太多的选择——信息的泛滥让我们很多人陷入了拖延的泥沼之中。”

    这段引文有没有感同身受?

    文中总结了拖延的“心路历程”,叫“拖延怪圈”:

    1)开始新的任务前,信心满满,“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2)早点开始的时机错过,“我得马上开始”;

    3)时间又过去了,“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4)安慰自己,“还有时间”;

    5)早点开始做事的良好意图没有实现,内心绝望,“我这个人有毛病”;

    6)临近结束,“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7)不论任务最终是做了还是没做,“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拖延者往往都是完美主义者。文中介绍了心理学上的“完美主义”的分类——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前者是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后者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对自己的要求和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之间存在一种矛盾。这种分类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新颖的,果然心理学上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这种完美主义应该就是与前面说的拖延症成因之“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相对应的。完美主义都往往要求很高,而又正好是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就容易出现拖延了。

    在第9章《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中,有一节标题“家庭态度:拖延的成因”,介绍了家庭态度对人心理成长的影响,在接下来的一节讲述了五种家庭倾向和与之相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施压、怀疑、控制、依附、疏远。

    书中第四部分,用长达五章的内容来阐述征服拖延之战。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空泛,但还是简单整理在这里。我相信两位作者都是心理学专家,可能更擅长针对具体的拖延症制定具体的措施,而把这些具体措施抽象化之后,就变得很空空泛了。

    征服拖延之战之前,先进行盘点,盘点自己身上的拖延问题。盘点自己存在的拖延现象,分析这些拖延带来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后果,盘点自己为拖延找的借口。

    对付拖延的有力武器是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作战方法有学会怎么判断时间、学会“接受”和“拒绝”、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运动,锻练身体)。

    书的最后部分是拖延技巧汇编,总结一下: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要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好像跟1有重复)。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

    4、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待时间。

    5、只管开始做!不要起一下子做完事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8、可能的话,把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

    9、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这个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励。

    11、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集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12、将拖延看成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记住: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

    总之,拖延是个心理问题,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的是更好地与自己相处,面对拖延的挑战,学会接受,学会行动,让自己的心理更成熟。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八

    拖延症,大抵说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时间充足,但总要拖到最期限为止才做,正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

    这本书不多250页左右,一个小时足以看完,但其带来的感触以及对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症为止。

    文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拖延症,很多时候正是完美主义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义者分两种,一种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这种人是论外,正常来说,不会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义者,就成了拖延症的最大患者群。一件事情应该做,并且应该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没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决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时候的拖延症,都有经过上面的经历。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去做,就先认为自己条件下做不好,但没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简单,完美主义者们,都有一个大法宝——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又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间选项——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完美主义者自认完美,于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会拒绝——很简单,交给我,完美地给你做出来。于是下一个矛盾产生,别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围里面,于是结合前一点,完美主义者手里面,就积攒了大量做不到——但绝对要完美地做出来地事情。

    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以上讨论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义者”,懒鬼论外不做讨论。

    然后是另一种拖延症,也更普通大众化——有没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属于10分钟内能解决地问题,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决地最后5分钟地经历?或者干脆被拖延过头。

    很多时候,对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们不会太过在意,很简单,马上,现在,稍等这种回答地背后,是别人反复地催促——但就是不做,总是认为有时间马上做好的事情,却总是不去做,这就是拖延症。

    原因在于,很多人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则,这一类事情会被归于第四象限,因为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于是不紧急,因为很快就可以做完,即使在deadline前也可以很快弄完,所以不重要,但是,现实中,可能deadline的时候,做事情的条件正好不具备,或者时间被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占用,导致事情没有完成。

    以上就是两种最典型的拖延症——工作拖延症与生活拖延症的笔记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的描述,更详细的,可以去参考《拖延心理学》。

    然后是下一个讨论,如何摆脱拖延症——这个问题的提问人,一般就是上面提到的完美主义者,只有这种人才会关注之后的问题,即使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拖延症的治疗,说起来很容易,规划好时间,做事情从小目标做起,但现实是,吹牛谁都会,但做事可不是。

    比如说,有自知之明的完美主义者说,我知道我应该纠正我的拖延症,但感觉我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我先找个完美的办法再行动。

    比如说,我应该马上行动去整理代码而不是写这篇书评。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十九

    隔了21个月,终于重新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唏嘘啊……谁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还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绪根源,包括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二是时间根源,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四是人际关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情绪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惧失败、逃避成功、完美主义、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对失败有恐怖感,从而一直拖延,最后失败了可以说不是他是关系,是时间不够补。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别人伤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伤害。还有就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看到这个,我承认我也是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很明显,要么不做,要做就彻底。好多时间下决心的时间比做的时间还长,喜欢拖延,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必须做了才会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体现在有个拖延者觉得拖延可以让他们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听命于他人。可以通过拖延和自己讨厌的人唱反调,有弱者的自我满足感,还可以报复他人。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通过拖延让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维护心理平衡。实际上他们只是希望有个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担,不至于孤独,害怕被疏远。而有一些则是害怕被亲近,通过拖延来拒绝他人的亲近,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时间根源

    拖延者的时间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严重冲突,总主观认为时间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实际上已经时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时间感知失去平衡,轻视未来,在管理时间方面无序和误解。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时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里:时间迷失、时间断裂、过去的好时光,对时间的流逝不在意,不为将来做打算,拖沓此时。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脑。大脑中的运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影响拖延。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大脑,神经科学最新的几个“大观念”:大脑处在不断变化中;感受很重要,即便它处于无意识中;潜伏记忆的影响;联结的通路;左逆转。脑是不断变化的,不断修正,具有重组能力,可以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即是“神经的可塑性”。就是说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影响我们大脑明天的结构和功能。生活经验可以激发神经元,将电子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外一个神经元,并释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经元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和连接度上不断紧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脑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大脑就会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来越好。这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虽然拖延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顽固的连结,但是我们是可以打破的,可以重新建立新连结。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

    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惧和焦虑。当恐惧感出现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做出躲避反应,从而导致你的拖延。通过恐惧建立的神经连接是无法被消除的,当再次遭遇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反应。这是大脑对抗恐惧和痛苦的防御机制,会抑制反应,让你逃避、拖延。不过,由于神经元是可塑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情绪对抗恐惧和焦虑、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面对那些我们所推迟的事情。潜伏记忆依然,以前的记忆还潜伏在大脑了,当收到刺激时就会激发神经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应。大脑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关照、感应和同情这样的感情有关的区域。当这区域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到放松,对世界怀着开放的心态。大脑的右半球有个负面情绪有关的区域,在不舒服和负面的情绪中,就会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所谓的.“左逆转”就是善待自己会刺激大脑的相应的部位,创造出一种与抗压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环的状态。简单讲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区域。

    拖延症和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焦虑、紧张和睡眠问题这些身体状况有关。执行功能障碍的人往往因为执行力不足而导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乱的人因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而导致拖延。抑郁症的人则因为动力不足,连动都不想动了,怎么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虑症的人一般是强迫症、邋遢分子和囤积狂这两种,这两种情况是“脑锁住”。强迫症的人不断重复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积狂,是迟迟不把无用的东西扔掉,不断囤积,大脑回路锁住状态。压力会使我们变得拖延。面对压力是,往往是“非战即逃”的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较好,有时强迫自己工作只会走上拖延之路。睡眠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导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样的情况,都是可以通过重建神经回路来慢慢改变我们的拖延症。

    顺便提提季节性情绪紊乱症。随着白天日子的缩短,环境光线的减少对人产生影响,神经传递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学平衡,容易出现疲劳不堪的情况。冬春两季较多出现。

    人际关系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

    家庭对拖延者的施压、怀疑、控制、依附、疏远等倾向,让拖延者为了维护其家庭关系而做出拖延行为。有些则希望通过拖延而得到父母的爱等。还有就是为了维护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选择拖延。

    虽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觉得我主要是因为:一是懒;二是时间观念;三是执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义;五是强迫症;六是抑郁。这六大原因。当然,我现在也在想办法重建大脑神经回路,面对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来。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二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拖延的习惯,写这篇xx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我必须赶在十二点之前完成,是我今天很忙吗,不是,因为我总在赶在最后时刻来做完。于是我的生活慢慢变成了“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为我总是在等待最后的压力来帮我完成一件事。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拖延是什么,拖延的各种原因,分析了拖延者的思维方式,应对拖延的方式。这本书的可读性和针对性很强。

    拖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对于拖延症者思维的剖析,我们都认为拖延是因为懒惰,但是书中的看法很新颖,“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是完美主义者,希望把事情做好,但又害怕失败,所以一直迈不出第一步;我们这一天一直在记挂着一件事没有完成,但是我们却玩手机到半夜等等;身体不舒服,总想着明天去医院,结果明天复明天拖成了重症;抽烟者咳嗽严重,天天想着明天戒烟并开始锻炼身体,但最后因为拖延后果严重;计划着今年读十本书,但年终发现,新书一页都没有翻开。

    《拖延心理学》给了像我这样,受拖延顽疾拖累的“拖延者”的一个希望,只要有意愿改变,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复实践,总有一天,这些问题都能克服。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时间!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在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我们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动,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行动的。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么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二十一

    高中时,由于处在一种高度“集权”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严格),一旦摆脱这种管束,进入大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种情况在大一的时候还是好的,毕竟生活习惯的是难以很快被“恶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参加了各种活动、加入各种组织、社团,学业也没有落下,没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奖学金和班上能拿的奖。

    最大的变数发生在大二,我开始追星,开始玩游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请假不去上课,自然,我有底线,就是不挂科,所以延续大二,我只能拿三等奖学金。

    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但是心里对于爸妈的这种期许,我是极度不情愿的。所以,基本投入的学时时间可能不超过50个小时,自然,考研也是失败的。

    大四毕业了,我很恐慌,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过来时,我就接受了,并且为这极少的工资,付出我最大的诚意和努力。

    现在毕业已经四年,现在的我,已不同于当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觉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经常的出现。所以我读了这本书《拖延心理学》。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

    “恐惧”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134次,结合方式为“恐惧成功”、“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压力会变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会让身边人受到伤害或者嫉妒,这里比如说妻子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丈夫自尊心受损。

    “控制”

    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方式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这里理解为,很多人需要对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时间、所有权)有全盘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碍、指使,当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失去了控制权,固会产生控制反叛,会给自己理由拖延。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结合出现的还有“高期待和苛刻要求”。这里的完美主义者,我觉得可以理解成行动派和理想派,行动派的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可以关联理解,理想派,往往是因为想要把事事都做到完美,实际执行中反而会迟迟不行动。

    克服拖延

    这部分,我觉得作者考虑到了原因的'差异,所以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建议,比如,细化目标和步骤,把宽泛的目标变成可执行的步骤并列出来;建立的第一个目标应当在15分钟内可以完成;在做某一件事情前,给自己一段时间放空;改变自己做事情的环境,和数字网络说再见或者去图书馆、咖啡厅,读后感甚至放弃半天的上班时间;结伴同行事半功倍;甚至及时就医。这些在其他的鸡汤文或者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我也有看到过。每个人的适用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实效肯定是不同的。

    我喜欢作者介绍的其中一个方法,是用于自我分析的,因为很喜欢,印象深刻,所以我会全文摘录:

    自由书写

    “你可以将你的笔记用于“自由书写”。自由书写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将你的所思所想以一种不停顿、不判断和不做修饰的方式书写下来。这种方式通常被书写者用于激发自己开始做事的动力,或者发现某些没有被自己意识到的想法。

    在二十分钟左右的自由书写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一直写下去,哪怕你写的是“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或者“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些什么”。不要把你的笔从纸上挪开(或者,不要停止敲击键盘),只要将你的思绪写下来就可以了。不必担心标点、拼写和语法,也不必担心你写的是否有意义,或者是否准确。不要涂抹,不要划掉,也不要删除。自由书写的目的不是要写出一篇美文,而是要在不做判断的情况下去了解你的思维和情绪。”

    这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分析自己的手段,我觉得是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的手段,我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心里想到了什么,但是却无法总结成观点,但是写东西的时候,哪怕很无趣,我也觉得,我终于通过某种方式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已经不像原来那样每天去写日记(写字对我来说和手腕的酸痛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却很喜欢在键盘上打字,我很享受一个个单词出现的过程,很享受一片文章成型的过程。哪怕,就想现在这样,也不会有很多人给我对文章的反馈。

    20xx年看了很多书,但是却很少写读书后感,这是一种遗憾。但是有了今天这第一篇,我想,不管自己写的作品有没有借鉴异议,那也是在记录我今时今日的观点,如能有人欣赏并关注,十分感激,这也就是我写原创文章能实现的最大的意义了。就写到这里。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二十二

    有时,我们会被一些所谓"拖延者的信条"所说服。

    比如说,

    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

    4.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很好;

    5.如果我成功了,别人就会受伤,等等。

    我们平时听到这些,会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完美主义者,办事求稳。事实上,这些跟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这些想法是不现实的,是为拖延开道的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着也不愿努力去做,因为你不愿意冒风险被人批判你的失败;如果你认为成功是危险的,你就会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

    人们形成拖延习惯,是因为害怕,害怕展露真实的一面,会不被别人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仅躲开了认知世界,也躲开了认知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认清自我所带来的脆弱,这种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过程,也是认清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像老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篇二十三

    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笔记、日记、自由书写。我个人认为这是个特别的方法。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我相信,我是真的可以!

    拖延心理学心得大全(2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