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二年级,13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 文秘知识 ]

    文秘知识 时间:2023-11-02 10:42:34 热度:259℃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能够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编写二年级教案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能够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编写二年级教案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一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二

    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课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三

    二年级上册。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

    生:12秒91。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

    生:没有。

    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

    生:是。

    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1分=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表若干根。

    一、猜一猜,复—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示范分一分并记录。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2、用学具代替糖果小组内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20个糖果图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

    四、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要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小组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五、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明确游戏规则。

    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

    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糖果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五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建立1厘米的表象。

    1、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质疑: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看来,只有在测量时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你知道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尺子)对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1、认识尺子。

    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有些什么?

    师小结: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刻度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0刻度,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其实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猜一猜。(点击课件,出示“1厘米”) 生:从0到1。

    师:对了,这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除了这一段,你还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吗?

    师:(小结)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板书: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也可以写作1㎝(板书:1㎝)。

    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个我们以后来认识。

    (2)用手比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给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比划得正确吗?用尺子去检验一下。

    (3)生活中找

    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吗?

    师:现在,老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注意听清楚,这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说一句奖励一个贴画。(田字格的边长,橡皮的厚度,数学书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认识几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归纳出: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4、学习用厘米量。

    (1) 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长。让学生说出答案。

    师:究竟谁量得对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量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

    (4)判断。

    课件同步,出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那种测量方法对。

    (5)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五、板书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六

    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活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

    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以分组教学、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自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玩中学、学中用。

    游戏1:抛硬币。

    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

    (板书:抛硬币)。

    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

    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

    师:说得差不多,咱们的玩法就是把硬币往上一抛,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

    (二位学生上台)。

    师:你们的任务就是观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给班上同学汇报,明白吗?

    (生点头)。

    师:好了,老师要抛了,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师抛硬币,台上二学生观察后给其他同学汇报)。

    师:老师又要抛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组同学说说看。

    (生在小组内热烈地猜。师抛硬币,二生再次观察汇报)。

    师:谁愿意也来玩一玩?

    (一位学生抛硬币,同桌猜,共进行3次)。

    师:好了,我们不玩了,静下来回忆一下,刚才抛了这么多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

    生:一会儿是正面,一会儿是反面。

    生:第一次是反面,后来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上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也可能)。

    师:谁能也像这样说一说?

    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游戏2:摸球。

    师:(出示盒子)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看,这是什么?

    生:正方体纸盒。

    师:(摇一摇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球。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生:不能看。

    师:第二,每人连续摸4次,摸出来之前其他小组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摸出来以后放进去搅一搅,再摸第二次。(生积极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游戏中,师巡视并参与到各组的游戏中,直到各组游戏完毕)。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也猜了这么多次,我想问问大家,1、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

    生:没有。

    生:有时猜对,有是没猜对。

    师:2、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全猜对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

    (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

    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

    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红球吗?

    生:不可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吗?

    生:(频频摇头)不可能,因为里面只有白球和黄球。

    师: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中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呀,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

    (板书:不可能。)。

    (一位学生上台)。

    师:不过这次是你摸,老师猜,好吗?

    (生摸出一个球,学刚才老师的样子捏在手上。)。

    师:白球。

    (生再摸,师再猜:白球。生又摸,师想都不想地猜:白球。)……。

    (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

    生:老师知道里面有什么球。

    生:里面都是白球。

    生:可能是一种巧合。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师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6个白球,展示给学生。)。

    生:(小声嘀咕)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当然每次摸出来的都是白球了。

    师: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我摸出一个——。

    生:肯定是白球。

    生:一定是白球。

    师:如果袋里装的是6个黄球呢?

    生: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

    生:愿意。

    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个球,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数出8个黄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二个要求还是在袋里放8个球,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拿了8个白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有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三个袋里仍然放8个球,摸一个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两种球中里各拿出4个放入袋里,台下学生再次给予掌声。)。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放5个白球,3个黄球。

    生:可以放6个白球,2个黄球。

    生:可以放1个白球,7个。黄球……。

    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

    生:可能发生地震。

    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

    生:明天天气可能更热。

    师:那什么事情一定发生?

    生:人一定会老,头发会白。

    生:地球一定在转。

    师: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生:公鸡不可能下蛋。

    生: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小调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七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九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十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

    3、引导学生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本课教材创设小熊购物这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帮助小熊计算买食品花了多少钱,引出混合运算的教学,其中包括乘加与乘减的运算。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要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出来。另外,在计算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条件、师资条件比较先进,学生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特别是,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由于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现在数学课上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提问、敢于创新的局面。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生活经验,所以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我将教材中虚拟的小熊购物情境设计为真实的买水果情境,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超市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结合学生的调查,我在课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价格,然后,师生间进行真实的购买。通过买水果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增长了实践经验。

    教学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活动。先出示购买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让学生根据该算式猜出是怎么买的水果。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

    最后,我还设计了一道让学生设计春游购物预算方案的综合实践的课外延伸题,以加强学生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我都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参与、可探究,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数学活动空间。

    (一)为水果贴价格。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苹果、金橘。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到超市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了一次调查,现在我就要根据同学们的调查为水果贴价格。

    (师在一个货架上为水果贴价格,单位按每千克计算。)。

    苹果2元香蕉3元金橘4元橙子5元香瓜7元草莓8元。

    (二)买水果。

    1、教学乘加混合题。

    师:价格标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要玩一个买水果的游戏。

    (生很高兴。)。

    师:现在你就是一名顾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顾客们,你们想买点什么?

    生:3千克苹果;4千克金橘。

    师:如果你要买两种水果的话,你想怎么买?

    生:我想买3千克苹果,1千克香瓜。

    师:他应付给我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生动笔计算。)。

    师:现在我们进行小组交流,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组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是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苹果和香瓜一共的价钱。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两个算式合起来成为一个算式来计算,这样简单些,结果也是13元。

    (生观察思考。)。

    生3:应该先算乘法,因为这样是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价钱,就是它们一共的价钱了。要先算加法就讲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师,我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这道题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5:我的计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价钱放前面,也可以算出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

    生6:老师,我是口算的,两种水果一共是13元。

    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两种水果的价钱。

    2、教学乘减混合式题。

    师:我们继续来玩买水果的游戏,假如你有20元钱,买了4千克香蕉,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个问题请同桌合作解决,并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

    (同桌间讨论并解决此问题。)。

    师:哪一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先计算出4千克香蕉的价钱,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减12等于8元,你应该找回8元钱。

    生3: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因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钱,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钱。

    生4: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算出香蕉的价钱,再用一共的20元钱减去香蕉的价钱,剩下的就是找回的价钱了。

    3、小结。

    生:(齐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4、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提出混合运算的问题吗?

    生1:我买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妈妈买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钱?

    生3:我是这样算的:45+4=24(元)。

    生4:老师有30元钱,买了3斤香瓜,还剩多少钱?

    (三)猜一猜。

    师:现在我们换个玩法。我当顾客,我来买东西,但是我先不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买的。我要请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买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是怎么买的水果。讨论的时候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3+8这个算式。)。

    生1: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们小组还有一个猜法,就是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一部分学生因猜中而欢呼。)。

    四)指导学生看书、质疑。

    师:我们这节课学的买水果就是课本中小熊购物的内容,大家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混合运算,做一份你们小组春游时的购物预算,填好下表。

    预计花费剩余(或补上)。

    ()元()元()元。

    教学中,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买水果游戏。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我将教材提供的虚拟小熊购物转变为真实的买水果,学生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来,而让学生在课前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市场调查,则更有助于买水果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

    在探究运算顺序的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不同算法的汇报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先算乘、后算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诉给学生先算乘、后算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对此印象会更为深刻。

    爱迪生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中,我转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解答。只要学生能够答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场面令我欣慰。因为,他们活跃的思维及表现源于我平时课上的训练。我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展开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种算法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学生机敏的反应、多种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惊,也令我感到了教学的成功之处。

    课后的延伸作业是为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这要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学生既可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又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因为,这其中包括购买哪些食品、轻重如何、携带是否方便、价钱是否合理等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原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变以往让学生死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为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运算的规律,特别是课前让学生亲自去市场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更为课上的计算买水果的价钱做了铺垫。这是这篇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因为它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

    教师所设计的猜一猜活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一个算式,学生可以猜出买的不同数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方式上得到培养,并且发展了创新意识。同时,这一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最后,教师还在课外延伸教学方面下了功夫,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十一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十二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环境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为确保“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组织检查。

    “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知道保护环境也是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环境教育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位任课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任课教师。根据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如下:

    1、全体任课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境教育。全体任课教师要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课任教师除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关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应急避险,健康生活观念及知识等方面内容,形成教案并授课,各任课教师选择环保的内容尽量不要一样,教案更不能雷同。

    1、“环境教育”课程课时与班队课程,课时整合,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自己所担任的教学课时任务。

    2、任课教师要备好课,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并在学期末上交自己所担任的全部“环境教育”课时教案。

    1、各年级以班为单位,本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生态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突出,有环保教育意义。

    2、学校组织的活动

    (1)环保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到社区清扫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广告及宣传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公民具有环保意识。

    (2)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板报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进行宣传。

    1、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随机听课。

    2、本学期举行“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前学校制定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20xx 3 年9月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篇十三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有关0的乘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大全(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优秀作文 读后感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