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北师大,三年级,21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 活动总结 ]

    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24-05-05 22:45:30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编写三年级教案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教案范文,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操作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编写三年级教案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教案范文,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分数。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分数。

    1.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月饼的1/2,那另一份呢?

    3.读写1/2写作: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读作:二分之一。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5.把月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呢?

    引出1/4的学习,并根据1/2的读写法引导学生自己能够真确读写1/4。

    三.巩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画上斜线。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四.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练习。

    ppt。

    七.板书设计。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1/2读作:二分之一1/4读作;四分之一。

    写作:1/2写作:1/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鸡兔同笼”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习,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

    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

    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

    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

    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3只鸡了。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方程法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全看作鸡。

    4x+2(8-x)=268×2=16(只)。

    x=54-2=2(只)。

    8-5=3(只)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8×4=32(只)。

    26-2x=4(8-x)4-2=2(只)。

    26-4(8-x)=2x6÷2=3(只)。

    8-3=5(只)。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三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可以列竖式计算,要求学生计算正确,在速度上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2.第2题。

    教材通过“五一”旅游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不仅复习了万以内数的感受和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3题。

    复习认识图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四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五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5、6、7、8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3×86710×2532×44×563×825×678×2310×3。

    二、专项练习。

    1、一个工人1小时加工零件5个。按这样计算:

    (1)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8小时呢?(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时间有关系)。

    (2)2个工人l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人数有关系)。

    如果是8个工人,那么1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

    (3)8个工人2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个数不仅与人数有关系,而且与加工的时间有关系)。

    5×8×2=80(人)。

    那么5×8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5×8×2(再乘2)解决了什么问题?

    表示8个工人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5×2×2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评价,激发学生权极性,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7、8题。

    (2)、交流评价: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六

    为圆满完成新高一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必修一到四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高一数学组秉承高一决定高考,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从初、高中衔接起认真分析学情,积极研讨,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状况:

    (1)本年级共12个行政班,学生860人。在中考数学成绩满分120分的基础上,我级100分以上的人很少,相对来说90分以上属于高分,绝大多数90分以下;学生数学底子薄弱,学习环节不完整,学习习惯不科学;另外,班级差异大,层次多。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初高中分别实施课改教学,高中教学内容与初中所学衔接度远远不够,存在较大断层,我们需制定并学习衔接材料,并且在新授的同时适时补充一些内容,势必挤占新课的授课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珍惜每一堂课,优化每一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探索高效课堂。

    (3)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学生有的是一份执着,期望值也较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4)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散漫认识上,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任务:

    本学期完成数学人教a版《必修1》和《必修2》两册内容。

    三、教学措施要求: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加强自我学习,特别是两个纲领性文件《国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年山东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学习,吃透大纲,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不做无用功。

    (2)加强集体备课,发动全组同志,确定阶段主讲人,集思广益,讨论优化教学方案;各班级统一进度,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考试;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4)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训练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

    (5)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总结总结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6)精心组织教学,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视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分层培养和数学基础辅导。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华。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九

    :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听算。

    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1.p104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p105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1.p10215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p103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二),认识100以内的数(一),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元、角、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一

    《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在这课我认为学生应该弄清以下问题:

    1、一横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号吗?

    3、这个竖式,上面不是有了20吗,为什么20的下面还要有一个20?

    4、这个竖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

    5、我发现4是写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写在那里吗?

    6、如果是0减0等于0,那2减2也是0,怎么只写了一个0?

    7、5是写在那撇的旁边,我觉得它也可以写在4的的上面啊。

    8、结果是0,我觉得干脆就不用写了。

    反思:

    一、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都应该表扬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你到游乐场都玩过些什么项目?看来,游乐场可真有意思。这不,淘气笑笑他们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究:

    1、(1)出示主题图:淘气他们正忙着买票呢。在这个售票处,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个别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电动车2元;淘气他们16个同学想坐太空船。)。

    (3)师:那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列式)16×4=大家同意这样列式吗?先请大家静静的思考一分钟,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4)师: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动笔写出来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小组派代表反馈:

    2)竖式计算让板演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是怎样书写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然后让不清楚的同学向板演的学生提问。(多两位同学说说)刚才几位小朋友都说的非常棒,我们在用竖式计算16乘4时,先写上16和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用个位的6先与4相乘,等于二十四个一,二十是两个十要向十位进二,所以把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写小一些,把表示4个一的4写在个位。接着用十位的1与4相乘,得4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所以得到6个十。)。

    (5)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办法:小朋友们看这几种计算的办法,你最喜欢哪种呢?

    2、完成试一试。

    (1)、让学生分组练习,请后两题的小组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讨论:在用乘法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学会了。假如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项目?(请几个人分别说出这三项)那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玩你喜欢的这个项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吗?集体订正时口答,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师:淘气和笑笑他们坐完太空船,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海洋馆,海洋馆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们,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海底生物吧!

    怎么样?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丽?其实海洋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和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所以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就有可能成为海洋专家,为人类做贡献呢!好不好。当淘气他们恋恋不舍地从海洋馆出来,一出门就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原来是光明小学的两位老师带着31位同学来参观海洋馆,他们正在争论300元钱买门票够吗?咱们也来帮助他们算算好吗?(强调单位和回答问题)。

    2、学生计算并反馈。

    四、引导自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况。

    通过“买票”这一活动,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同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是我进行课改以来深深体会到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每节课的教学,都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节课也不例外。

    整节课我以“买票”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我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三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口算卡、投影片。

    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五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媒体、图形等。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六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八

    多媒体课件。

    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统计表。

    由学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种)。

    再让同学们不用笔算,是这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教师指导估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们用笔算计算出,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式计算并点评。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写“答”。并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做单独指导。

    让同学们先估算、后用竖式计算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65+7839+8667+9543+88。

    教师巡视,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与提示与解答,特别是不要忘了进位,计算要认真……。

    着重提示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方法,渗透估算的思想。

    1。第16页“做一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

    2。练习四第2、3题。

    98。

    +215。

    ————————。

    12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十九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二十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十二个成语三个一类字及扩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篇二十一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优秀2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