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17篇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3-24 16:45:18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预先规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阅读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一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预先规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阅读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一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同志生产红军会师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臬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此时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还要翻山越岭,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怎么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这时心里又会怎么想?

    可他们哪里想到,读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呢?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引读:大家见了----。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二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复习生字。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三

    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会师挑粮藏敬重。

    山下不藏。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四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五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六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七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生字卡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八

    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国宣传日,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起了革命故事。

    语文老师提着笔记本电脑,打开多媒体。他说:“我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朱德的扁担》”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和国民党对峙。国民党于是对井冈山进行封锁,朱德为了革命,就和其他同志们一起挑粮食。一张巨大的图片这事被投影在黑板的白色幕布上,上面是一位中年人在挑粮食。中年人穿着灰色军装,帽子上有一个鲜艳的五角星。在脖子间,有一条白色的毛巾,那个中年人正在用它擦汗。接下来另一张图片被投影到上面。那个中年男人正在和其他也穿着灰色军装的人讲话。语文老师说:“朱德要和其他同志比赛……后来,其他同志担心猪的身体。毕竟,朱德晚上要处理公务,白天要和他们一起挑粮食,多累啊。这个时候,一个小同志站出来,他大胆的把朱德的扁担偷走了。”“那朱德爷爷怎么办啊?”我们一起问到。这个时候,有一张图片被投影到屏幕上。上面是一根扁担,在扁担的身上写了三个大字“朱德记”。“这就是朱德朱爷爷的处理方法,他重新用毛竹做了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字。从此,朱德的扁担再也没有消失过。”老师说道。接着,老师他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拍下的照片给我们看,其中就有这根扁担。

    历史正在书写着21世纪,透过照片,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朱爷爷那份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家园。而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爱国人士,才让我们的祖国说得更加强大、繁荣。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九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准备:课件、简笔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学习了一个红军的故事。这个动人的故事传颂至今已经跨过了78年的岁月,他讲的就是红军的总司令——朱德的扁担。

    2、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字要规规矩矩、一笔一画的写。“担”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

    领读——扁担。

    齐读课题。

    3、像这样读的轻声词课文里还有很多,上节课我们特别注意练习了!(投影、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全文。

    1、这些词放在课文中你能读好吗?(出示第一小节)。

    (1)小朋友把书轻轻打开,谁来读第一小节。

    (注意激励性评价,结合轻声、停顿等在投影上做示范性标识)。

    (2)【师画:会师】“会师”是什么意思?(队伍会合了)。

    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合了)。

    (3)此时,红军在,山下不远处?(引读)。

    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2、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红军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2小节。(投影出示)。

    (1)红军怎么办?指导读第一句。

    (师指导把长句子的停顿读正确,范读、挑战读)。

    【板书:粉碎围攻】。

    师: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就得——粉碎围攻。要想粉碎围攻,必须怎么办?

    【板书:储备粮食】。

    交流:a、到茅坪挑粮。

    b、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路很难走。

    师:你真会体会,哪些词体现了路很难走?(在“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加着重符)。

    体会重点词“五六十里”(情境渲染:小朋友们知道五六十里山路有多远吗?要走多长时间吗?老师早上六点钟起床,就开始不停的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你们想想红军战士走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生想像练说(师引导:如果下雨、下雪呢?)。

    朗读:谁能用你的朗读把红军挑粮的困难表现出来?(2-3生)。

    c、那么远,那么难走的路,红军怕吗?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

    d、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朗读课文高潮。

    师:小朋友,我们都来做小红军,看谁最勇敢,不怕苦、不怕累,为粉碎敌人的围攻去挑粮,来!连起来读后2句。

    (齐读、指名读、竞赛读……)。

    3、指导看图,理解“满满的”,读好第3小节。

    过渡:看,朱德同志作为红军的总司令也争着挑粮去了。你瞧,这就是我们的挑粮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后面跟着的是。(投影图片)。

    (1)师:对,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板书:一道挑粮】。

    (2)仔细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眼前的朱德总司令?

    (3)再看看这担粮食,给你什么感觉?

    (满满的、堆的像小山、快掉下来了、把扁担都压弯了……)。

    (4)引导观察朱总司令的神态。

    为什么朱总司令的脸上笑眯眯的呢?他在想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当时朱德爷爷已经42岁了,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不怕苦,不怕累,真让人佩服。

    (5)指导朗读:

    范读、评价、指名读、展示读。

    (1)战士们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劝他,不料?

    (3)朱总司令为什么要连夜赶做扁担呢?

    【板书:连夜赶做】。

    (4)【画扁担】。

    师:这就是朱总司令连夜赶做的那根扁担,它上面还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板书:朱德记】。

    师:一根普通的扁担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引导:(理解扁担深刻的内涵)。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有了扁担才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挑了粮才能——储备足够的粮食。

    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粉碎敌人的围攻。

    三、总结全文。

    1、朱总司令的扁担是粉碎敌人围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带领红军战士勇敢地战胜困难的决心。

    2、让我们怀着对朱爷爷的敬佩再次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本课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课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伟大的革命家朱德爷爷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由于粮草紧缺,为了革命,朱德爷爷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战士们为了不让他下山挑粮食,把朱德爷爷的扁担藏起来。为了能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重新找来一根新扁担,并在扁担上刻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字样。从此,战士们不再藏朱德爷爷的扁担了。

    我深深体会到像朱德爷爷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做什么事情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自我。这些精神我们认真学习,并传承下去。生活在党旗下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锻炼好本领。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一生。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朱德的扁担》是红军长征的时候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朱德在部队时,粮草紧缺,他为了部队有更多粮食,就跟着,部队下山挑粮,还总是走在最前面。尽管战士们不让朱德下山去挑粮,但朱德总会想方设法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朱德是一位不怕艰难、不怕累的'将领。在战场上,他领导着红军战士反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下,他是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领导人。他为了部队能多补充粮食,自告奋勇的下山挑粮,而且最有劲。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中国革命领导人一样,能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看了《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后,使我联想到现在。有人当了干部,盛气凌人,“官气”十足;有人当了干部,假公济私,自饱私囊;有的人当了干部,安排亲戚家人进单位、进公司。这些人的行为多可耻啊!当然,我不是说当今社会没有一个“朱德”,但我认为“违法乱纪”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有一点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朱德总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样。

    啊!朱德总司令,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光荣,您是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以身作则的伟大人物,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1928年,朱德爷爷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爷爷带领的队伍会师作战。由于山上的粮食不足,战士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挑粮。来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崖,有时候还会把脚磨破。朱德爷爷还是坚持带头挑粮。

    我们要向朱德爷爷学习,不怕苦,不怕累,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

    战 士 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 赶做――――写上“朱德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 同志 井冈山 敌人。

    (2)领读生字词。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 粉碎 围攻 必须 生产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 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三、课堂作业。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山,与毛主席的队伍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怎样准备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帽,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5)此情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和睦相处以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6)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起来。战士们心里又会怎么想?

    (7)可他们哪里想到,引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要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8)引读:大家见了―――。

    (9)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在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0)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的( )。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2、其他要描红的字。

    怎么记字形‘。

    生字开花。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优秀朱德的扁担的教案(通用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