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幼儿园,16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5-24 11:32:04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幼儿园大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宝宝们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们分享了他们对幼儿教育的心得和体会。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一1、学习用逐一分的方法把物品平均分成两份。2、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使得物品的数量变成一样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幼儿园大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宝宝们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们分享了他们对幼儿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一

    1、学习用逐一分的方法把物品平均分成两份。

    2、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使得物品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1、教具:饼干等食物图片若干,幼儿用书。

    2、学具:人手一本幼儿用书,人手一支铅笔。

    一、复习10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宝宝和贝贝是一对双胞胎,他们要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去公园,爸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点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吧!(教师出示2袋饼干、8个果冻、6颗巧克力、4个棒棒糖的图片)

    2、请幼儿分别数一数每种点心的数量。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爸爸妈妈为宝宝和贝贝都准备了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请幼儿两两比较点心数量的多少,并说一说是怎么比的。(迁移对于比较的方法。)

    师:这些事物谁最多,谁最少呢?

    二、学习用逐一分的方法将10以内的物品平均分成两份。

    1、教师:现在妈妈要把这些点心分别装到宝宝和贝贝的背包里,怎么分呢?一个多,一个少行不行?(引导幼儿说出平均分)

    2、教师示范分饼干和棒棒糖,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朱老师是怎么分的呢?(宝宝一个,贝贝一个。)

    3、教师请两位幼儿学着自己的样子来分一分巧克力和果冻。

    师:那谁能来分一分巧克力和果冻呢?宝宝和贝贝分到的数量要一样多噢!

    4、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个雪花片,把它们平均分成两部分。

    三、学习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完成平均分。

    1、教师出示活动材料:两个盘子,一个盘子里装着三个棒棒糖,一个盘子里装着5个棒棒糖。

    2、探究用"取多补少"的方法完成平均分。

    师:我们怎样才能让两个盘子里的棒棒糖变成一样多呢?从比较多的盘子里面取出一个放到比较少的盘子里面,再数一数,两个盘子里的棒棒糖是不是一样多。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1、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教师给幼儿读题。

    师:你能看出他们谁盘子里的东西更多,谁的更少吗?那要怎么做才能一样多呢?

    师:从数量较多的盘子里圈出一个点心到数量较少的盘子里。

    2、幼儿进行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完成练习,大胆讲述操作结果。

    师:谁能把你做的答案告诉大家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二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三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四

    1.借助四季花圃设计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将物体分成两份和四份。

    2.探索各种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通过种花的活动体验园丁的辛勤劳动,培养幼儿绿化意识。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正方形花坛图片一张,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胶水

    (一)图片导入,引出话题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图片。

    师:这里有一些是特定季节的花朵,你能说说它们是在哪个季节开花的吗?

    2.在教师的示范下,幼儿在白纸上绘画这四种花,并剪下。

    (二)实例操作,理解知识

    1.出示正方形的花坛。

    师:裴老师家的小院子里要建造一座小花坛,准备种上刚才的那四种花,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办法,在这个花坛里种上四种花卉,并且让每种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多呢?(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要把正方形的花坛分割成大小相同的4块,才能保证四季的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样大。

    4.教师小结:用对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后再对折一下,就能得到四块形状、大小都一样的花坛了。

    5.师:小朋友,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用过对折的方法?(整理跳绳、折叠小手帕等)

    (三)问题拓展,升华课堂

    1.出示各种形状的纸(长方形、圆、椭圆)。带着幼儿再次认识一些这些图形。

    2.师:花园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坛,都要种上四季花卉,请你们试着把花坛分成大小不一样的4块。

    3.布置任务,幼儿从三种图形中任选一种自己喜欢形状的花坛进行等分活动。

    4.完成任务,交流挑战成果:

    (1)谁分的是长方形花坛?你是怎么分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圆形花坛怎么才能平均分成4块呢?你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3)椭圆形花坛的分法和哪种形状的分法是一样的?

    5.幼儿将课堂开始时画的花粘贴在花坛上。

    (四)延伸活动

    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坛能分成4块同样大小的花坛吗?怎么分呢?

    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我准备了一些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我邀请幼儿自己来动脑筋先将圆形分成两份,并且分出两份的要一样大。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正式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儿互动起来。幼儿都非常愿意的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更能让幼儿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将物体进行二等分,也能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但是幼儿对“二等分”这个词是很陌生的,这是需要老师帮助更好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的数学学习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也使幼儿思想集中,开始研究怎么样进行二等分。通过学习二等分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来的四等分,幼儿们就更容易掌握。

    接下来的环节“分蛋糕”,是要求孩子进行四等分。这个提材非常好,使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充满着数学知识,使孩子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逐渐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会自愿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收获颇多,做为一个教师应该更注重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百科:在初等几何中,二等分是指对几何图形进行对称等价的分割,这里既有线,也有面。为了实现二等分,进行面积分割多对应的图形,以轴对称图形为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五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 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百科:分,汉语词汇,汉字“分”有两个读音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六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七

    1、尝试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经验解决游戏情景中问题,体验5以内数的多种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纸底座4个)、骰子(点子)2只。

    2、磁性板、录纸、红色点子。

    活动过程。

    一、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交代玩法:

    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生数量超过4颗,必须重新播种。

    ――宣布规则:

    根据骰子上点子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围起来表示播种成功,超过4颗花生必须重新播种。

    幼儿尝试播种。

    ――幼儿轮流掷骰子种花生;

    ――教师记录幼儿种花生的不同方法。

    归纳:原来种花生的办法很多。可以将花生全部种在一块地里,也可以将花生分一分播种到2块、3块地里,这样就能很快完成播种任务。(比如:5颗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队花生种得快。

    幼儿分两组玩种花生的游戏;(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

    幼儿分成红黄两队,一个接一个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字数量取花生种花生;

    ――最后看那一队先将花生地种满为胜。

    ――规则:同第一次。

    三、活动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思考:

    1、你觉得取几颗花生,能一下子种满2块地?

    2、同样取这几颗花生,能不能种满3块或更多块花生地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八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活动反思:

    有了“找路”的经验,再让孩子来表演、体验就轻易多了,也有了表演的激情。更让我感受到了表演是需要建立在孩子的已有经验上的,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边理解故事边表演,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问路的方法及问路时需要注重的礼貌等。最后的讨论也是一种延伸,孩子们可以继续多途径地寻找答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的拼图经验已相对比较丰富,对他们来说拼图是一项刺激、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孩子们虽然自主游戏的兴趣浓厚,但却缺乏一种学习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在新纲要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于是,我将“拼图游戏”作为一个教育载体,设计了《拼九方格图》,让幼儿在有趣的拼拼、玩玩、记录中,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活动目标:

    1、认识九方格图和拼图卡,能在作业单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九方格白板课件。

    2、学具:九方格底板、拼图卡(8套)、记录单、9的分成作业单、9的加减作业单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九方格图、拼图卡,尝试用不同方法拼九方格图。

    1、出示课件,认识九方格图、拼图卡。

    (1)、认识九方格图。

    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图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是由几个什么图形拼成的.,有什么排列规律?(幼儿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2)认识拼图卡。

    师:这些拼图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组合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都是由小正方形组合而成的),这些小正方形和九方格图中的小正方形一样大吗?(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验证。)。

    2、尝试多种九方格图的拼法,学习记录拼图方法。

    (1)尝试多种九方格拼图方法。

    师:谁会用这些拼图卡来拼一拼九方格图呢?(幼儿上来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拼法)。

    (2)尝试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怎样记才能清楚地记录自己分别是用哪些图形板拼出九方格图案的?(提示幼儿看拼图卡上的编号记录)。

    二、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第一、三组:拼九方格图,并记录结果。

    “你会用这些拼图卡拼九方格图吗?请每个小朋友试一试,可别忘记记录你的拼图方法哦!”

    2、第二组:九方格图的组成。

    “这组活动应该怎样做?谁能来说一说?”

    3、第四组:九方格图的加减。

    谁来说一说这组是什么活动,怎样做?

    三、交流分享、总结延伸。

    1、展示个别幼儿的拼图记录单,集体进行展评。

    2、找出方法最多的记录单和方法最少的记录单对比。

    3、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拼九方格图有很多的不同拼法,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比一比看谁拼的方法最多。

    活动反思:

    该活动取材于九方格这一智力拼图游戏,拼图内容的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大难度,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于是结合了表格的相应记录。这一游戏幼儿还是较能接受的,也颇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很少接触这一纪录方法、老师讲解不够清晰具体的等缘故,有部分幼儿没有很好掌握第二次操作的要求,使得难点目标没有有效、全面地突破。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和反思,欢迎大家踊跃阅读!

    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所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许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幼儿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1、大手教具一个。螃蟹教具若干。

    2、丰富的手工操作材料:橡皮泥、剪刀、皮球、玩具等。

    1、做律动《捏拢放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手”的主题。

    2、引导幼儿观察小手并相互比一比,使幼儿知道:手的大小不同,每人都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只手上都有手心手背和五个手指头。

    3、出示大手教具,帮助幼儿了解手指名称。

    1、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小手能做那些事情?

    2、组织幼儿进行穿鞋比赛,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

    3、引导幼儿玩夹夹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在夹的过程中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4、利用丰富的手工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小手还能做那些事情。

    小朋友的小手能干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自己的小手呢?(剪纸时怎样用小剪刀?太热的水小手能不能碰?指甲长了要勤剪指甲,但不能剪的太短;手脏了,要勤洗手;冬天天冷,外出时要带手套等。)。

    总结性谈话:小朋友要经常动一动我们的小手,小手越用会越灵巧,我们的脑袋也会越来越聪明,我们不仅要用小手帮自己干好多事情,自己的小手还能帮别人干许多事情呢?(帮妈妈摆碗筷,小朋友摔到我扶起,帮助老师收拾玩具等)。我们的小手能帮助别人干好多事情,想一想,我们的小手不能去干那些事情?(不能打人,好看的花我不摘,不能撕书等)。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

    《能干的小手》是小班主题活动“快乐的'六个宝”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目标是: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3、幼儿获得有关数的概念。三到四岁的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新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事和物越来越感兴趣。在这个时期,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身体及其自我保护的常识,激发他们自我服务的愿望适宜的,也是必要的,而且手指与数数有着直接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让人感到顺理成章,也就容易被幼儿接受。

    在以上对教育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将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小手,了解小手各部分的名称。

    这一部分主要突出了新奇、直观、有趣的特点,借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大手教具和手指宝宝的游戏,吸引幼儿在玩中学习,使枯燥的知识变的有趣,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事实上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孩子们对这一环节很感兴趣,活动积极性很高。

    第二部分: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手能做哪些事情,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这一部分又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穿鞋”比赛的游戏氛围来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二是通过“没有腿的螃蟹”游戏来激发幼儿点数的兴趣,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数概念,也体现了玩中学的宗旨;三是通过自主操作,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来建构经验。我觉得通过这三个层次都较好地呼应了教学目标。

    第三部分:教育幼儿爱护小手,并学习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

    主要通过讨论交流来教给幼儿一些保护手的方法。由于这个环节不适合让幼儿去体验,我就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们好象没有太多的话要说,现在分析反思:一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匮乏,二是许多孩子在大人的保护下,还没有小手受伤的体验。因此,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示保护孩子小手的一个课件,给孩子展示一些真实、直观的场面,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一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在游戏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同步协调发展。

    在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我在教大班学习?6?的分合与加减时,我在导入时出示小猴小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然后用儿歌;小猴爬上苹果树,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三个苹果一直数到八个苹果,吞下肚,呃!呃|!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我都爱。指出今天我们要学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兴趣·正浓我又在新授环节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轻声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让每个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操作物品“苹果”,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编应用题的方法学习6的加减法。就这样每个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巩固时我用平时没做过的游戏-----“摘取爱心”的游戏:出示一颗爱心树,树上结满爱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内加减法试题,幼儿随音乐摘爱心后算对的爱心卡片就送给他。这样大大的增强了小朋友的兴趣。接着是出拳游戏:如复习6的分合时教师与幼儿共同玩出拳游戏,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来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游戏。

    真正让小朋友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每个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合”、“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这些游戏都为以后学习有关应用题做了铺垫。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学概念,活跃思维。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具要新颖、直观,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让幼儿去摆弄、去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才会有兴趣,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具,给每个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数学,参与学习的机会。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令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让数学变成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2)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2)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舟山海娃幼儿园虞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三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呀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看!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3、幼儿获得邀请函。

    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吆!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天渐渐暗了,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

    玩一玩走迷宫的游戏。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四

    幼:“老师今天怎么这么热,我出了好多汗,昨天也很热!”,我说:“因为夏天到了,天气就变得很热很热了”,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外衣脱掉,穿上了小背心,说“夏天真热啊”。随着连续三天高温天气的出现,由温暖的春季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根据季节特征和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炎热的夏天》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内容我们预设了“理发店”“好玩的水”“夏天真热啊”。

    1、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线索一、理发店。

    美工:制作假发套。

    儿歌:小刺猬理发。

    游戏:我是小小理发师。

    线索二、夏天真热啊。

    美工:制作小凉帽,做雪糕,小毛巾,救生圈。

    儿歌:乘凉、花露水、洗澡泡泡多;。

    故事:夏天好热啊;。

    游戏:我会倒水;颜色变变。

    语常:夏天饮品。

    线索三、好玩的水。

    线索1、好玩的水。

    嬉水游戏;吹泡泡;运水;帮水搬家;倒来倒去真好玩;洒水车;。

    浮浮沉沉;会变的颜色;给玩具洗个澡。

    线索2、水的用处多。

    日常生活少不了;万物生长都需要水;水是我们的好朋友;花儿口渴了。

    线索3、我在哪里找到水。

    谈话:你在哪里找到水?

    线索4、我喜欢水。

    儿歌:洗一洗;多喝白开水;我爱洗澡;洗头我不怕;节约用水;。

    故事《小河生病了》;意愿画;鱼宝宝学本领。

    1、资料库:夏天的图片。

    2、环境布置:森林里的小动物——谁来了。

    3、幼儿收集的各类冷饮的。

    4、区域活动夏天的美工材料——制作小凉帽、扇子等。

    1、幼儿园:环境布置(森林里的动物——谁来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亲子活动;资料库的增添。

    2、家园共育:引导幼儿观察夏天的季节特征;知道找阴凉的地方玩,及时擦汗。

    3、家长配合:家长帮助收集夏天的资料;收集配料中有水的“水产品”;带一些能在水中玩的玩具;利用废旧物品进行亲子制作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或水中活动的物品;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探讨“水有什么用?”并将答案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和幼儿讲解有关水的知识;在家督促幼儿节约用水。

    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五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四、延伸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篇十六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习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1、学习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大全(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