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17篇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 评语寄语 ]

    评语寄语 发布时间:2024-05-25 23:10:07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教学工作计划不仅是教师自身教学管理的工具,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阅读这些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自己的教学计划。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一1.学会朗读文言文。2.理解句义文义并积累文言词汇。2.教育学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教学工作计划不仅是教师自身教学管理的工具,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阅读这些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自己的教学计划。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一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句义文义并积累文言词汇。

    2.教育学生立志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逮怠迄屏鄙恃钵。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要求就学生求学是否有难易之分这个观点发表意见,结合课前三分钟,创设情境,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就刚才学生的意见(不管是正面意见还是反面意见)不作质评,要求学生读《为学》这篇课文从中找答案。(板书)。

    三、朗读训练。

    1.朗读指导:

    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以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的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是诵读的三个层次、三种境界。朗读课文要循序渐进,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2.教师范读,学生自已尝试读一次。(要求优生以高要求读)。

    四、疏通课文一二段:

    1.要求学生对课文字、词、句质疑提问,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答。

    2.请一较好的翻译,由学生评价翻译质量并纠错。

    3.让一较差的翻译。

    备用难字:

    之:指天下事,可不译。人之为学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学之的`“之”指学问,可不译。昏:愚笨。旦旦而学之:而,表修饰,相当于“地”。久而不怠焉:而,表顺接,可不泽。怠;松懈。焉:语气词。迄乎成:乎,于,到。而亦不知:而,表顺接,可不泽。屏弃而不用:而,表并列,并且。无以异:没有什么不同。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4.背诵指导: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背诵的方法来背诵的方法来背诵一二段:

    先自由朗读一次,再集体朗读一次,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语集体试背一次,自由试背一次,再找几个优生背。

    5.课堂讨论:

    由一二段的内容尤其是第二段的内容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举手发言,不拘对错,有理即可。鼓励说话。

    学生之间可以争论反驳。

    参考意见:事在人为,要想成功关键在于是不是要立下志向,努力进取。

    五、布置作业:

    a类:背诵课文一二段;试翻译课文其余部分以备检查。

    b类:默写课文一二段。

    [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在解决字词句义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心进行思想教育,主要要求学生动口。背诵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春天来了,感受春天的美。

    2.从花、草、树中找出春天来到时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家长带幼儿到公园、野外游玩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色。

    2.选择合适的室外场所或公园。

    活动重点、难点:

    找出春天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审美元素: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花儿开了,小草绿了,蝴蝶姑娘飞来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寻找春天的特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树木的样子。

    师:冬天时,树木是什么样子?(光秃秃的)。

    师:春天到了,本来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观察小芽,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1)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树木有什么变化?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园内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小芽"。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变化。

    师:除了小树长出了绿色的小芽,你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长出了小青草,迎春花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

    4.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小芽,地上长出了小青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幼儿欣赏歌曲《春天》。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整个活动都能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有序的开展。从教具准备上来看,制作的课件图片鲜艳,形像生动,能突出重点,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从环节上来看:在第一个环节中,“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小朋友有点茫然,回答不出,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小班来说比较难,故事里讲述的也不是很问题很接近的。当时我也做了及时调整为“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它说什么来了?”孩子们就回答出来了师教案.!我在提问的适宜性这一点把握的不够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要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提问。其它的提问在难与易的层次把握较恰当,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第二个环节中,前半段个别孩子交流时,孩子们能紧紧围绕老师的重点去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后半段请小朋友互相边看照片边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时,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照片上,忽略了自己的任务。在这点可以调整一下幼儿拍摄的照片,可以给它剪裁一下,突出找到的春天。在前期准备时,请家长和小朋友找春天时讲清楚拍摄要求和重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听春天的歌曲,flash比较美,孩子们能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从目标达成度来看:我觉制定的目标与我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一致的,不会过易也不会过难,而且较具体,易于衡量,可落实,其次这个目标是非常和谐的。幼儿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三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行星,最大的特点是有水存在,水在地球上以固、液、气三态转换,不断地进行循环更替,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水有二大特征:从动态看,水不断循环运动形成统一的连续的水圈;从数量上看,是相对平衡的。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根据含盐量分类,可分成咸水和淡水。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必须注意的问题。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水的分类、水的循环、水与人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等四方面的内容。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平时所见所闻,进行启发性教学。

    2、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和教学录像进行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三维空间,通过读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探索自然的奥秘,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的分类。

    2.教学难点:地球上的水循环。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演示实验:液态水-气态水-液态水。

    2.水循环示意挂图或投影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播放“水循环”的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地球上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水是自然界中极其重要的物质,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体都分布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大气中的`水蒸气、海洋中的海水、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地下水,还有海洋和陆地上的冰川等通称为地球上的水。然后引入新课内容:

    (一)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1.水的三态:

    地球上的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之中,(固态水如冰、液态水如河湖水、海水,气态水如水蒸气等)这是根据水的状态来划分的。

    2.水的分类:

    (1)根据水中的含盐量的多少,可将水分为咸水(如海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和淡水(如江河湖泊的淡水、地下淡水及冰川)。

    (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来划分,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

    1)海洋水:储量巨大,占全球水总量的96.53%;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不能直接饮用,海水蒸发时盐分不能蒸发,可获取淡水。海洋上的空气中常有微小的盐粒。海洋生物有排除多余盐分的作用。

    3)大气水:是指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以及所组成的云、雾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等。大气水所占的比例极少(只占总量的0.001%),但在水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出示“水循环”的示意图或投影片和录像,让学生观看,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天上的雨水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陆地水不断流向海洋后又是如何得到补充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画板图示意,边画边分析水循环过程。

    1.水循环:是指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通过不断蒸发、蒸腾、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循环有三种形式:

    (1)海洋与陆地之间;(2)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3)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1)海陆间循环:从海洋上蒸发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遇冷凝结,形成雨雪降落地面。降落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空中,一部分渗入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江河或直接流入海洋,一部分汇入江河,注入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叫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

    2)海上内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海洋中,这一过程,只在海洋与海洋上空范围内进行。(也叫小循环)

    3)陆地内循环: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在陆地上空成云致雨(雪),然后再降落到地面,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为内陆水循环。(也叫小循环)

    2.通过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教师小结:

    1.地球上水的分布有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三种,呈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分布;

    2.根据水中的含盐量的多少,可将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3.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是:海洋水蒸发大气水输送降水径流入海等。

    五、板书设计

    液态水:江河湖海水

    1.水的状态气态水:水蒸气

    固态水:冰川

    咸水:海洋水内陆湖泊

    2.水的成分咸水与地下咸水

    (一)海洋水、陆淡水:江河湖泊淡水、地水和大气水地下淡水及冰川

    海洋水:(储量巨大,平均盐度为35‰

    3.水的分布陆地水:江河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

    大气水:水蒸气在水循环中作用很大

    1.海洋与陆地之间循环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2.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循环

    3.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循环

    水汽输送

    水汽水汽

    (三)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

    海洋陆地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地球上水的状态有:()

    (a)液态和固态(b)气态和固态

    (c)液态、固态和气态(d)液态和气态

    (2)关于陆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水都是淡水

    (b)冰川和地下水不属于陆地水

    (c)地下水是河水

    (d)陆地水通过水循环运动才能不断得到补充

    (3)有关海洋水的正确叙述是;()

    (a)海洋水是地球上储量最多的水体

    (b)海洋水可以直接饮用

    (c)海洋水的含盐量在35%左右

    (d)海洋水占地球上水体储量的71%

    (4)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a)水的物理性质(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d)水汽含量多少

    (5)世界海洋水的平均盐度值为()

    (a)32‰(b)35‰(c)30‰(d)41‰

    2.课后作业

    (6)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四

    蒙书诵读。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第1课《声律启蒙》。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2课《声律启蒙》。

    (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

    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教学反思:

    通过下列方式巩固效果较好,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

    (三)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

    (三)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教学反思: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少数学生存在朗读障碍。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教学反思: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一)教案。

    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通过古诗诵读领会古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3、了解李白的生平,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登金陵凤凰台》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登金陵凤凰台》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谈谈你的收获?同桌交流。板书设计: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反思:

    古诗的写作背景,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第6课。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

    2、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3、学会客观的评价人或事物。教学重难点: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汴河怀古》、《题乌江亭》这两首诗。

    2、说一说你对《汴河怀古》、《题乌江亭》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教学反思: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多数学生兴趣较浓。

    第7课诗词两首。

    《西塞山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难点:

    1、注意诗中的用词。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过程:

    一、读《西塞山怀古》原文。

    二、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三、出示译文。

    四、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

    五、活动广角。

    谈谈你对《西塞山怀古》的理解。

    六、成长阶梯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教学反思: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的模式,在教学中效果较好。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古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读原文。

    二、简介。

    1、简介作者:张养浩(1296-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简介潼关:

    潼关在商代时隶属定国,称桃林;周代时为畿内地,隶虢国,称渭。

    ;春秋隶晋,称桃林塞;战国时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设宁秦县,潼关为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事项及船库工作。之后就以官名设县,称船司空县,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东汉时又复名船司空县,属华阴。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属华州华山郡的定城县,西魏时撤定城县,改属敷西县,直到北周。

    元691年),分仙掌为东部潼津县,隶虢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公元706年复名华阴县。

    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时,设潼关为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明洪武九年,设潼关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撤潼关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潼关县为潼关厅,民国二个(1913年)废厅,复潼关县至今。

    三、出示译文。

    四、活动广角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五、成长驿站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五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句义文义并积累文言词汇。

    2.教育学生立志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逮怠迄屏鄙恃钵。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要求就学生求学是否有难易之分这个观点发表意见,结合课前三分钟,创设情境,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就刚才学生的意见(不管是正面意见还是反面意见)不作质评,要求学生读《为学》这篇课文从中找答案。(板书)。

    三、朗读训练。

    1.朗读指导:

    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以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的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是诵读的三个层次、三种境界。朗读课文要循序渐进,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2.教师范读,学生自已尝试读一次。(要求优生以高要求读)。

    四、疏通课文一二段:

    1.要求学生对课文字、词、句质疑提问,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答。

    2.请一较好的翻译,由学生评价翻译质量并纠错。

    3.让一较差的翻译。

    备用难字:

    之:指天下事,可不译。人之为学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学之的'“之”指学问,可不译。昏:愚笨。旦旦而学之:而,表修饰,相当于“地”。久而不怠焉:而,表顺接,可不泽。怠;松懈。焉:语气词。迄乎成:乎,于,到。而亦不知:而,表顺接,可不泽。屏弃而不用:而,表并列,并且。无以异:没有什么不同。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4.背诵指导: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背诵的方法来背诵的方法来背诵一二段:

    先自由朗读一次,再集体朗读一次,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语集体试背一次,自由试背一次,再找几个优生背。

    5.课堂讨论:

    由一二段的内容尤其是第二段的内容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举手发言,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六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句义文义并积累文言词汇。

    2.教育学生立志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结合课前三分钟,要求演讲者举例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2.教师过渡:我们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常常要举一些事例进行证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学》这篇课文,看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证明的。

    二、理解三四段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三四段:

    一男生读三段,一女生读四段。

    2.教师讲解几个难字词:

    3.学生试自己翻译课文,遇到不明白的提出疑问,由知道的学生或老师解答:

    4.抽查二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

    5.指导背诵:

    同上节课,要求抓住关键词、对比排比的句式找规律背诵。

    先学生自己试背,再集体试背,后抽查三个人背。

    三、讨论几个问题:

    1.个别回答:

    a.为什么天资愚笨平庸聪明敏捷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天资愚笨,才能平庸,但不停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学成了,如果一个人天资聪明,才能敏捷但不去学习,他跟天资愚笨,才能平庸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说天资思笨、平庸、聪明、敏捷会互相转化。)。

    b.用一句话归纳本文作者的观点。(事在人为或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自由发言: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谈做学问的问题,为什么要从“天下事”谈起呢?(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由一个普遍真理推导出本文论点,合乎逻辑推理。)。

    3.书面完成,抽查交流: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00字以上,要有理有据,由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来答)要点:围绕事在人为的道理来说。

    四、小结。

    五、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题(在作文本上)。

    b.《掌握语文》p661-8。

    [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在解决字词句义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心进行思想教育,其中的.写作尤其重要。

    26为学(第一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4、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三、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一.导入。

    1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四、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

    3.保守虚伪反动。

    二、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三、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四、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五、作业。

    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六、教后札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八

    1、知识与技能方面: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2、情感与态度方面:

    (1)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1、直观感受水变化的过程,教师导语: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奇妙的变化过程吧!(播放动画)。

    2、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水的多变性。

    教师导语:动画片中的小旅行家来到了课文中,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一、二自然段,小水珠都变成什么。

    3、感悟水变成云,培养孩子想象能力。

    (1)教师导语:小朋友,你们就像可爱的小水滴。小水滴小水滴,现在你们升到空中变成无数的小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了云。我看到身穿不同颜色衣服的云飘过来了,(ppt展示朝霞),早晨,我变成美丽的朝霞,晚上我是美丽的晚霞(ppt展示晚霞),晴天,我穿着白衣服(ppt展示白云),阴天,我穿着黑衣服(ppt展示乌云)。你们想穿什么衣服打扮自己呢?读句子。

    花朵了,你的名字叫“雪”。

    出现的地方。

    (1)教师导语:小水滴,你们完成了这么多的变化,一定很累了吧?你们平常喜欢到什么地方休息一下?(生朗读第三段,读完指导,再读)。

    (3)水给人类带来了灾害,这样做好吗?该怎样做?阅读拓展,写话创作评互通。

    1、阅读关于水的文章,拓充知识面。

    在我们资料城里还有许多快乐的小水滴,我们看看他跟大自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学生按要求进入资料城自主学习。

    2、出示题目,明确打写要求。

    小水滴们,你的一天是怎么过呢?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你能仿照资料城的文章写一写吗?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九

    这个语文园地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汉语拼音、认识反义词、复习要求认识的字、看图连词、读句说句、认读姓氏和背诵古诗。在本课时完成前四个教学内容,主要是巩固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意识。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再生活中独立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复习汉语拼音、生字词以及初步认识反义词。

    准备城门、生字词的课件;画有火车车厢的大小列车图,大小汉语拼音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复习声母、韵母。

    指名说说。

    好,就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办法帮声韵母找找车厢吧!

    1、请两生上台板前分类(移动声母、韵母卡片),其余同桌合作在练习卷上分类。

    2、交流检查,带读声母和韵母。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车厢,列车长请我们上车喽!呜——,火车开啦!(配乐《火车开了》)。

    三、初步认识反义词。

    呜,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停靠反义城,请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出示城门图)哟,大门禁闭呢,瞧,来了两位门将。(出示两位门将,形象特征相反,可一男一女,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等)。小朋友都笑了,你们在笑什么啊?(指名说说)。

    两位门将说了,原来这正是他们反义城的特点,只有完全相反的人才能一起玩,才能成为好朋友。要想过城门,得找对朋友。

    1、出示课件(写有字的花朵:出、左、上、大、天、黑、哭。

    下、入、小、右、笑、白、地)。

    2、由找对的学生带读。

    3、你还知道那些也是反义城的朋友?

    四、复习、认读字词。

    穿过城门,哇,原来是个大型游乐场,那边好热闹,传来一阵阵笑声,小朋友快去瞧瞧吧!

    1、划船比赛:

    (1)单人赛(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小船)开小火车认读生字比赛。

    (2)双人赛:同桌一人读字,一人组词。

    (3)我觉得“日、月、云”都在天上,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你能学我的样给这些小船排排队归归类吗?(可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

    (5)对啊,这样读起来又方便又好听,一起来读读吧!

    2、荡秋千:(课件出示写有词语的秋千架)。

    (1)认识秋千架(指名读词语)。

    (2)坐上秋千架(图片和词语相对应)。

    (3)荡秋千齐读词语。

    五、巩固复习字词。

    游乐场里真热闹,但时间不早了,小朋友该回去了。看列车长在向我们招手了。这回来得是识字列车,叫出字宝宝的名字才可上车哦!(开小火车认读已学的生字)。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

    学会写作品梗概。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写作脉络,把握要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会写作品梗概。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读的书籍。

    3、我们学习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汇报交流。

    5、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作品梗概。

    二、引导明确什么是梗概。

    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梗概”也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给电影、电视和小说等作品做简单的介绍。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三、梗概要求。

    (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1、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练习概括段落。

    1、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文本。

    2、个别学生上台概括。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

    4、小组内互相讨论、概括。

    5、自由交流心得。

    6、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长话短说要简明;

    详写略写要分清;

    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

    关键要素说清楚。

    六、作业设计。

    写《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习制作、播放、保存幻灯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学习制作、保存幻灯片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电脑。

    一、谈话引入:

    二、开始新课:

    1、师:上节课,在制作幻灯片时,你遇到哪些困难需要老师帮助你解决的吗?

    2、学生提问题,先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再由老师帮助解决。

    3、学生再次尝试制作幻灯片,熟悉输入文字,改变字体、背景颜色等操作。

    4、教师:你想看看你的作品吗?

    a、看着书的说明,进行操作,发现问题请教周围的同学或老师。

    5、学习保存文件。

    a、如果想将刚才制作的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该怎样保存?

    b、赶快看看书,找答案。

    c、学生回答保存的方法(边说,边保存。)。

    d、这个方法与以前学过的什么保存方法相似?

    e、学生将自己的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文件名为“p1。

    三、练一练:p65页的练一练:任选一题。

    四、作品欣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点评。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还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老师解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二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我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三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却以时间不够用,没有让他们去表演,下课后看到他们画的画,我感到有点后悔,自己为了把课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长给掩饰了。

    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急于求成,出现了多处不该出现的失误。在我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时,黄子航说的是“进化成鱼”,听课老师都笑了,可我却听成了“进化鲸鱼”,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他纠正,是我的一个失误,我经常让学生学会倾听,可我却没做到,而且有的同学在语言上出现了错误,我也没有纠正,没有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书书写的不好,由于紧张,作比较的“作”写成了“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今后这些问题我会避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

    整堂课下来,可能是我紧张的原因,学生也很紧张,课堂有点沉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我要多学习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科学、艺术的做好教学工作。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吟诵《枫桥夜泊》,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

    张继是唐代大诗人。

    二、释题:

    (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

    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睡呢?)。

    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

    1.同座对讲。2.指名试讲。

    (月亮渐渐落下,听到乌鸦哇哇地啼叫声,天空中布满了寒霜,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满腹忧愁而难以入睡。这时,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夜半敲钟的声音传到客船上来了。)。

    六、指导朗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时要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八、总结。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由于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所见月落霜满天。

    江枫渔火。

    所闻乌啼钟声。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文档为doc格式。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五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疏通了课文内容,并让两个小组为我们准备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先请两位小组长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1: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对联,我们精选了几副送给大家。这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2: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我们选择了两首诗送给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写下的,全诗流露出孤独、寂寞、惆怅、郁闷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一首诗与上面的一首风格迥异,全诗洋溢着喜悦豪放之情,体现作者浪漫主义的写诗特点。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两位组长介绍得很好,清楚流畅,重点突出,很有文化内涵,让我们获益不少。(同学们长时间鼓掌)。

    二、熟读,明主旨。

    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

    (学生打开书本,放声朗读,摇头晃脑,十分投入。)。

    教师: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主旨句。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大约一分钟)。

    学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先忧后乐的思想。

    学生4:老师,我觉得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文章用迁客骚人的揽物或喜或悲之情来引出古仁人的思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学生5:我觉得他们两个人找的句子都是,因为文章是作者以岳阳楼来借题发挥,表达作者阔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六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课程理念:一、以学生为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特别是春潮形成的过程和其浩大的声势,通过想象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辅助学生朗读好课文。二、朗读为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推敲,读中提高。三、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也了解到了我们的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到北方的春天是具有如此不可抗拒的生机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民的力量也是不可抗拒的!

    课堂上,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第一自然段这个中心句展开讨论,找出“春天在进攻”的语句,并把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冲开”,“汹涌的奔流”,“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等等,感悟春的万象更新。第二部分,主要以朗读为主,运用了比较和电教辅助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生发出豪壮的情感,感悟着春潮的气势不可阻挡,力量不可抗拒。而且,在利用春潮汹涌的课件时,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出示,而是在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触之后再出示,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想象和实际的情景进行准确的对比,能够更有效的加深孩子对文章的感悟。

    课堂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无憾的工笔,在这篇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对生字词的教学还应突出一些。

    东塔学校蒋琼。

    这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一、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找出“春天在进攻”的语句,并把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冲开”,“汹涌的奔流”,“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等等,感悟春的万象更新。“请同学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敢于质疑,相继提出了“崩溃”、“禁锢”、“衰竭”、“驯服”、“迫使”等词,我按照找原文句子,结合生活经验和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逐一解决。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如果到位了,那么在理解课文时就有基础,能大大减缓突破难点的坡度。学生敢于质疑,质疑完后有可操作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乐于释疑,参与的兴趣也就更浓、面积就比较大。另外,学生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凡是提问的、凡是能解决别人问题的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因此学生乐于思考,找到自己成功点的学生就比较多,自然学得很快乐。

    二、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生发出豪壮的情感,感悟着春潮的气势不可阻挡,力量不可抗拒。

    “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重读,通过语气、语速的高低、快慢,读出气势,读出自己的体会,课堂教学就是要“因学施教”,不能一刀切。只给方向,至于怎么到达要让学生自己去实现,当然教师要创造条件。我想这样应该是“以生为本”吧,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鲜活的、灵动的。

    “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这句的朗读指导体现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课堂呈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停下教学的步子,引导潜心会文,抓重点词朗读;在找到重点词还读不到位时,联系生活理解“酥”意思,理解之后再读;最后,教师巧妙范读,将读中体会引入.......。既有指导的层次感,也有朗读的层次性。

    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根据学情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智慧的火花就像奔腾的春潮一样,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涌。上好一堂课,不是看我们老师的热情有多高,而是看老师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调动得有多高。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才会有思维的深入,这样的课堂也才会精彩。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篇十七

    课时目标:

    1、2、掌握品析精彩语句的一般方法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并学会经常自我反省,以便自我完善。课时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思想感情,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2、师生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概括第三只猫的特点。(板书:丑猫懒猫忧郁的猫可怜的猫)。

    这第三只猫着实可怜,它来得可怜,活得可怜,死得更可怜。如今这只猫还被牵扯到一桩刑事案件中,成了犯罪嫌疑人,它被怀疑偷吃了主人家的一对芙蓉鸟,请看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媒体展示猫和芙蓉鸟的图片)今天,同学们来帮忙重审这起案件。(提示学生审案要客观公正)。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三)品析精彩语句多媒体展示课件:

    1、2、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地位低下)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一口咬定,语气强烈。“立刻”突出了我的冲动武断。

    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只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4、比较“我开始觉得我错了。”和“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的表达效果。(“是”字加强语气,更能体现我的愧疚与自责之情。)。

    5、比较“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不同。

    (四)课堂小结。

    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难过酸辛——怅然愤恨——后悔莫及)。

    2、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还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五)探究主题。

    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家里也养了芙蓉鸟,鸟也被咬死,我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

    2、真相大白后,从作者的忏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同情弱者严于自省勇于自责)。

    3、作者希望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尊重生命关爱弱小)。

    (六)拓展延伸。

    4、对生活中的可怜猫我想说……(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可怜猫”的图片)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篇文章表面是在写猫,却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美的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关爱我们的动物,更关爱我们生活中的“可怜猫”,让真情真爱流溢人间。

    (七)布置作业。

    动手写写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不少于500字。(八)板书设计。

    可厌的猫。

    论教养教案课时(热门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